-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 导入新课 在祖国浩瀚诗词的星空里,有两颗最耀眼的明星。一位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晋朝陶渊明,另一位是在其300多年后,吟唱着“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唐朝李白。一不小心,用行行诗句吐露了他们坦荡襟怀。 ①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归园田居》共五首,这是第三首。 ②晨:早 兴:起床。 理:清除。 荒秽:杂草。 ③带月:顶着月亮。 荷:扛着 锄:锄头。 ④狭:狭窄。 长:丛生 ⑤沾:沾湿。 ⑥但:只 使:让。 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四、 品读诗歌,把握内容。 (一)品读《归园田居》 5、 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6、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二)略读《渡荆门送别》 1 朗读诗歌。 2 找出诗中主旨句。 3 找出诗中写景的句子。 4 理解上题的诗句,说说表达了诗人的哪种思想感情。 四 比较研读。 1 比较两首诗中诗人愿望的差异。 陶渊明 李白 五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如何追寻自己的愿望? * * * * 归园田居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一、作者简介: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首。 归园田居: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反映出作者的深刻思想变化。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二、朗读课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三、了解诗意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服沾湿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1、解题:“归”是本诗的题眼,诗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 官场;官场腐败黑暗,尔虞我诈,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田园 2、 诗人农家生活过得怎样?用诗句回答。 叙事: 劳动成果: 生活场景: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3、 诗人感受如何,是怨还是乐? 乐。(衣沾不足惜。) 4、悟诗主旨。 (1)诗人为什么快乐? 但使愿无违。 (2) “愿”是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享受田园生活之乐。) (3)归结主旨: 厌恶官场险恶,归耕隐居自在。 《归园田居》用语平淡自然,朴素随口而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交待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各种杂草。 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作只为了获得好收成。 D 六、练习 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实后虚,相互衬托,完美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自然冲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 D.以“衣沾”代写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的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 B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借景抒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