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股骨粗隆间骨折
湖南省中医院骨伤科教研室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损伤,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到来,此类损伤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患者平均年龄为70岁,女多于男。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较多,在围手术期病死率为15%-20%。所以此类疾病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
美国:250,000 髋部骨折 / 年
其中,90% =65岁; 75% 女性; 50% 股骨转子间骨折
死亡率高于股骨颈骨折,Boyd和Griffin发现,死亡率为股骨颈骨折的两倍。(出血量多,手术大,致伤外力大)
老年人:摔伤 7%-15% 可合并其他损伤(桡骨远端,肱骨近端,肋骨等)
青年人:高能损伤
发生率、病因和预防
高能损伤
可能为潜在损伤, Barquet 等人报道15%合并股骨干骨折的转子间骨折开始时漏诊。
多为高处坠落或交通伤
年轻患者多反斜行骨折或合并转子下骨折,治疗困难
骨质疏松
30 岁以后,男女皆骨量丢失,0.3% / 年.
女性绝经期后5-7年,3% / 年。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以减少骨量丢失。
一 解剖概要
(一)位置:
股骨转子间位于股骨干与股骨颈的交界处,在大小转子之间。
(二)解剖结构 :
1 股骨大转子
2 股骨小转子
3股骨转子间嵴
4股骨转子窝
5股骨转子间线
6股骨矩
1 股骨大转子
位于上外侧,为臀中肌、臀小肌、梨状 肌 的附着点。肌肉牵 拉后大 腿外展、内或旋。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可在体表扪到。
2 股骨小转子
位于下内侧,为髂腰肌的附着点。肌肉牵拉后髋关节前屈和外旋
3股骨转子间嵴
在大小转子间的后面,为股方肌的附着点,牵拉后使髋关节外旋。
4股骨转子窝
在大转子的内侧面,又称梨状窝。为闭孔内外肌、上下孖肌的附着点。肌肉牵拉后使髋关节外旋。
5 股骨矩
位于股骨颈和股骨干连接的内后方,为致密的纵形骨板。其决定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
6 股骨转子间线
在大小转子间的前面。
【病因病机】
骨质松脆,常为粉碎骨折,一般能愈合。
(一)生理上
1 老年人骨质疏松
2 股骨转子间为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
3 股骨转子间为股骨干和股骨颈交界处,承受应力最大
(二)病理上
1 转子间是骨囊性变的好发部位,可
发生病理性骨折。
2 转移性骨肿瘤,骨质破坏。
(三)遭受外力
1 直接暴力:侧方倒地或重物直
接撞击大转子。
2 间接暴力:跌倒后扭转。
⒈顺转子间型骨折
①骨折线自大转子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达小转子。
㈠按骨折部位分型
顺转子间型骨折
骨折线部位及其方向
小粗隆或保持完整或成为游离骨片,但股骨上端内侧骨支柱仍保持完整,因此髋内翻不严重,远端因下肢重量而轻度外旋。若小粗隆为游离骨块且股骨内侧骨支柱破碎则为顺粗隆粉碎型,该型髋内翻严重,远端明显上移外旋
型骨折(右图)顺转子间粉碎
小转子
分离
顺转子间骨折
X线表现(上图)
②顺转子粉碎型骨折
骨折线自大转子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达小转子,小转子游离为粉碎。
反转子间型骨折
转子间骨折
2.反转子间型骨折:
骨折线自大转子下斜向内上方,达小转子上方。骨折近端外展、外旋,远端向内、向上移位。
骨折近端因外展肌及外旋肌的收缩而外展、外旋,远端因内收肌与髂腰肌的牵拉而向内、向上移位
注意:顺转子间粉碎型骨折、反转子间骨折、转子下骨折均为不稳定骨折,髋内翻的发生率最高。
转子下型
骨折
⒊转子下型骨折
骨折线通过大小转子的下方。
㈡按骨折稳定程度分型
分类方法多种。
(一)根据骨折后股骨矩的完整性
1 稳定性骨折
股骨矩的完整性未受到破坏。骨折断端比较稳定,复位、固定后骨折不易发生再移位。如顺转子间骨折。
2欠稳定型骨折
骨折欠稳定,即使骨折处理后,仍然有可能出现再移位。如反转子间型、转子下型。
2 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端极不稳定,即使复位固定后,较易发生髋内翻畸形愈合。如顺转子间粉碎骨折严重者。
(二)Evans分类法。
临床上比较常用。
稳定与不稳定的精髓
Evans观察到稳定复位的关键是修复股骨转子区后内侧皮质的连续性。稳定型骨折,后内侧皮质仍然完整或有微小的粉碎,但是它可获得稳定复位。不稳定型骨折,是以后内侧皮质大片粉碎为特点。尽管这些骨折本身不稳定,但是术中如果能够修复重建股骨内侧皮质的稳定性,就可以获得稳定复位。
Ⅰ型:骨折线由外上斜向下内,无移位,为简单骨折,稳定性骨折
Ⅱ型:合并小转子骨折。股骨矩完整,稳定性骨折
Ⅲ型:合并小转子骨折。累及股骨矩,有移位。常伴转子间后部骨折
Ⅳ型:伴有大小转子粉碎骨折,可出现股骨颈和大转子冠状面的骨折
【 临床表现和诊断】
【辨证论治】
治疗目的:防止发生髋内翻,预防发生并发症。
(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