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特殊性土 地 基.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特殊性土 地 基 12.1 概述 12.1 概述 成土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工程地质成因演化论看地壳表层沉积物的变化 在内外动力作用下,由于地貌、气候环境的分区特征,地壳表层的沉积物自北向南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由沙漠、黄土、膨胀土、红土到东南沿海的淤泥质软土。 12.1 概述 12.2 黄土地基 黄土因沉积的地质年代不同而在性质上有很 大的差别。黄土形成年代越久,大孔结构退 化,土质越趋密实,强度增高,压缩性减 小,湿陷性减弱,甚至不具有湿陷性;反之 形成年代越近,黄土特性越明显。 所谓湿陷性,就是黄土浸水后在外荷载或自重 的作用下发生下沉的现象。 黄土湿陷的原因通常认为是由于黄土的结构特 性和胶结物质的水理特性决定的。 概念: 人们把具有特殊工程性质的土类叫做特殊土。 特殊土主要包括: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粘土、软土、 冻土和盐渍土等。 它们各自具有一些特殊的成分、结构和性质,如黄土的湿 陷性、膨胀土的胀缩性、软土的高压缩性、冻土的冻胀变 形、盐渍土的融陷和腐蚀性等。 当其作为建筑物地基时,如果不注意这些特性,可能会造 成事故。应根据其特点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一、我国特殊土的成土环境: 岩性——不同性质的母岩上发育的土的性质不一样 气候环境——影响母岩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程度 地形地貌环境——影响土的发育情况 搬运和沉积环境——影响土的力学性质 我国广大的山区、丘陵地带,广泛分布着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更为复杂的山区地基 二、我国特殊土类及其分布: 其分布具有区域性特点 不均匀,结构性裂隙发育 温湿气候,残坡积为主 云、川、贵、桂等 红土 膨胀和收缩 温湿多雨,化学分化 云、川、贵、桂、豫 膨胀土 盐胀性、溶陷性和腐蚀性 干旱,蒸发量高 西北内陆地区 盐渍土 寒冷 干旱,风搬运沉积 滨海,水流搬运沉积 自然环境与成土环境 冻胀性,融陷性 青藏,东北 冻土 湿陷性 西北内陆地区 黄土 强度低,压缩性高,渗透性小 东南沿海、内陆湖泊地区 软土 主要工程特性 主要分布区域 土类名称 三、我国特殊土的研究现状: 我国现已建立了一套规范、规程、细则等技术文件 特殊土基本上是非饱和土,不能简单套用饱和土的研究成果, 而必须建立其自身的规律。 教材着重介绍了5类特殊土 黄土是我国地域分布最广的一种特殊性土类。它是第四纪的一 种特殊堆积物。 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碳酸盐类 ,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 ;颗 粒 成以粉粒(0.075~0.005mm)为主的黄色或褐黄色粉状土。 第二节 黄土地基 一、黄土的成因特征及其分布 黄土是一种在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往往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 以风力搬运堆积,又未经次生扰动,不具层理的称为原生黄土, 原生黄土具有风沉积的全部特征。黄土沉积后,经后期其它地质 作用改造再沉积的类似黄土的沉积物,称为次生黄土, 它常具有层理或砾石夹层。 我国黄土广泛分布于北纬 34o~35o之间、 面积达 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其中以黄土高原的黄土分布最为集中, 沉积最为典型。 黄土高原位于北纬34°~41°、东经103°~114°之间,北界长城,南抵渭河盆地北缘,东起吕梁山西麓,西迄陇西盆地西缘,包括陇西、宁南、陇东、陕北、晋西等地,呈近东西向展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厚度分布不一,从西往东厚度变薄,兰州九州台剖面黄土厚度达318m;陇东地区厚度170m左右;陕北130m左右。 中国黄土土壤地层对比 1-红粘土;2-砂砾石;3-古土壤;4-黄土;5-湖相粘土、粉砂 12.2 黄土地基 二、黄土的湿陷性及其评价 1. 黄土的结构和构造 12.2 黄土地基 黄土是在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 条件形成的,可溶盐逐渐浓缩 沉淀而成为胶结物,这些因素 增强了土粒之间抵抗滑移的能 力,阻止了土体的自重压密。 黄土中的粉粒和集粒共同构成了 支承结构的骨架,较大的砂粒则 “浮”在结构体中。 黄土受水浸湿时,结合水膜增厚楔入颗粒之 间,可溶性盐类溶解和软化,骨架强度降低, 土体在上覆土层的自重压力或附加压力共同作 用下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土粒滑向大孔,粒间 孔隙减少,这就是黄土湿陷的机理。 12.2 黄土地基 2. 黄土湿陷性评价 12.2 黄土地基 (1)湿陷性的判定: 由于黄土的湿陷量与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所以湿陷性的有无、强弱,应按某一给定的压力作用下土体浸水后的湿陷系数值来衡量。 湿陷系数: ——保持天然的湿度和结构的土样,加压至一定压力p时,下沉稳定后 的高度(cm); ——上述加压稳定后的土样,在浸水作用下,下沉稳定后的高度(cm); ——土样

文档评论(0)

fpiaovxing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