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出诊 让基层医生游走在生命和法律边缘
新闻事件
2013年1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包钢医院急诊科接到包头市120指挥中心急救电话,值班医生神经内科朱玉飞带领120急救队立即出诊到达现场。朱玉飞医生手提急救箱第一时间冲上六楼,敲开房门后,患者家属称发病患者在阳台,之后,不知什么原因患者家属与朱玉飞发生口角,随后把家门反锁,将年仅35岁年轻女医生朱玉飞杀害。
无论你是社区医生还是乡村医生,相信你也一定有过出诊的经历。面对出诊。您是否也感到无奈和心惊胆战?当前,一边是居民的医疗需求。一边是毫无政策和法律保障的医疗风险,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两全其美?
医生来信
“今天的出诊真是心惊胆战,回来后被丈夫训斥了一顿,虽然他的话有理,但是我仍然觉得自己很委屈。”
事情是这样的,今天上午,一位患者家属打电话求助,说老人突然头晕、恶心,让我马上过去,考虑到这个患者常年卧床不起,行动不便,我立即赶了过去,初步诊断为眩晕症。我建议她到医院做检查,以便进行正规治疗。可老人家属一脸愁容地说:“家里实在没钱去大医院输液了,你就在家给她输液吧!”听着老人家属近乎哀求的话,我心一软,就答应了。我观察了十几分钟,确定没有不良反应就回去了。1个多小时后,老人家属来电话:“大夫,她心慌、胸闷,快来看看吧!”我立即带上听诊器、血压计、急救针向老人家冲去。原来,在我走后,家属调快了输液速度。于是,我赶紧调整好滴速,一直等到输液结束。
面对患者的需求,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出诊?
风险大但需求多 基层医生出诊很无奈
当前,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社区,老年人群中高血压、冠心病、心脑血管的患者逐渐增多,特别是在农村,家庭中的年轻人多出去务工,家中仅剩下孤寡老人和儿童,为满足他们的医疗需求,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出诊任务。
2006年,卫生部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其中第7条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基本医疗服务,其中包括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但这条规定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14条“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相冲突,医生的出诊行为已经不属于在注册的执业地点行医,严格意义上属于超范围行医。
河南省新密市乡村医生付文娜介绍说,“我们的服务对象都是住在一个村。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乡里乡亲,他们有个头疼脑热或者不方便来卫生室就诊的,就想让我们出诊,但是,对我们来说,风险太大了,我们的出诊行为是违反《执业医师法》规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出事,我们就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特别是在农村,只要出事,医生就要承担全部责任。”
“出诊过程中,不仅患者安全存在风险,医务人员也面临很大的人身威胁,比如有些居民家中养狗,但出诊人员不知道,被狗咬伤。另外,出诊任务中,护士比较多,都是女同志,如果居民家中仅有男同志,骚扰女护士的现象也是有可能发生的。”北京海淀区北蜂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张厉娜补充说。
“对于确实行动不便或病情不允许的患者,切实有出诊需求的,我们也乐意出诊为他们服务,但是,我们经常还会遇到一些蛮不讲理、胡搅蛮缠的患者。”村医阿娜在其微博上表示,由于东北冬季天气寒冷,经常有患者以天冷为由,让村医上门为其量体温、送感冒药,如果医生婉言拒绝,患者还要恶语相向。
采访中,我们发现,最让基层医生为难的是,卫生行政部门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或规定,明确说明哪些情况下应该出诊,哪些情况下不应该出诊。
当前,在没有政策指引,也没有法律保障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才能既能满足居民需求,又能降低出诊风险,保证医疗安全呢?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选择出与不出
面对居民的需求,医生在出诊时首先应对出诊首先应做到心里有数——什么样的情况可以出诊,什么样的情况坚决不出诊。开封市2010年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何传义曾表示,“我一般不给4种患者出诊,即年龄太小的,年龄太大的,有严重慢性疾病的,说话盛气凌人、带有敌意的。遇到这几类患者,我都建议他们去医院治疗,即使出诊,在出诊过程中我也坚决不会给患者在家中输液。”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卫生院社区科科长井利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社区医疗机构在出诊时应该考虑一定的条件,如果患者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类等慢病患者,在社区医疗机构有过用药史,且有家属陪护,可以考虑出诊,但是对于那些家中无家属陪护,病情不稳定且首次诊疗的,一般不建议出诊。
对此,张厉娜介绍说,“在我们辖区内,对于符合出诊条件的老人,如病种简单、病情稳定的患者,我们都会出诊,出诊内容和任务一般包括抽血、打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