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使许镜湖:为了外交事业我愿一条道走到底.docVIP

女大使许镜湖:为了外交事业我愿一条道走到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女大使许镜湖:为了外交事业我愿一条道走到底   她从事外交工作34年,其中33年都在与非洲打交道。在被派驻马达加斯加、摩洛哥等国任大使期间,她经历过驻在国长达半年的动乱,并以高度的冷静和睿智不辱使命。因为她工作出色,离任时,总统夫人专门为她举行告别晚会,并流下了惜别的泪水。而在她向祖国交出满意答卷的背后,有着她与3岁儿子的5年别离,以及亲人去世2年后方才知情的痛苦。然而,外交官以国家使命为重,她动情地说:“为了祖国的外交事业,我愿意一条道走到底!”   靠一把剪刀“走进非洲”   记者(以下简称记):能讲一下您的成长经历吗?   许镜湖(以下简称许):我的老家在江苏常熟,那里是有名的“鱼米之乡”,还是“文化之乡”。常熟历史上出过9名宰相,8名状元,483名进士,新中国成立后出过19名院士。从小,父亲就鼓励我好好读书,将来也能像先贤们那样凭才华报效祖国。我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都不错,尤其喜欢语文和外语。语文老师曾建议我将来报考复旦大学新闻系,孰料,正当我全心备考的时候,“上山下乡”开始了,我只能响应号召到广阔天地去锻炼,与农民吃住在一起。那段艰苦的日子不但锻炼了我的体魄,也磨炼了我的意志,为我后来适应在非洲的艰苦日子打下了基础。   记:那时您没想到将来能成为一名外交官吧?   许:当知青的岁月,对未来挺迷茫,不过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在农村劳动比较枯燥,平时就用看书来调剂一下。一个朋友把她心爱的半导体收音机借给了我,当时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有个“学英语”的节目,我每晚都会坚持听,跟着一起学,打下了良好的英语底子。21岁那年,我被选送到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深造。北京外国语学院是我一直都很向往的大学,能到这里读书,算是圆了我一个梦。当时我年龄已经不小了,一心想着把耽搁的时间给补回来,学习非常刻苦,压根儿没想到学好法语为我以后做外交官打下了基础。   记:进入外交部后,您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   许: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剪报”。别小看这份工作,外交部现在的领导大都有过“剪报”的经历,许多资深外交官也都是通过“剪报”熟悉了外交工作。当时,一位老同志专门指导我收集各种报刊上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剪下来,再分类贴在一起,供领导和同志们研究参考。我是个新同志,对业务不太熟悉,我能做到的就是认真、仔细,绝不漏掉一条关于非洲的重要信息,并在信息的取舍中不断提高判断事物的能力。时间一长,我对非洲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越来越喜欢这个遥远而神秘的大陆。   记:您初次被派往非洲担任什么职务?条件很艰苦吧?   许:1985年4月,我被派到中国驻加蓬大使馆工作。在大使馆里,大使是最高负责人,大使以下有参赞、一等秘书、二等秘书、三等秘书、随员等外交职衔,我担任的是三等秘书。加蓬位于非洲中部,赤道横贯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炎热、潮湿。当时使馆条件简陋,当地缺水少电,吹空调是不可能的事情。加蓬是个100多万人口的小国,经济落后,连报纸都很少看到,我每天早中晚要听三次广播,把加蓬国内近期发生的重大新闻都记录下来,然后整理成资料,供大使翻阅。当时加蓬国内缺少蔬菜和水果,首都利伯维尔一个苹果就要3美元,一个西红柿也要1美元多,有时加班吃饭晚了,去食堂吃饭时,汤里的西红柿早就被同事捞完了。我有过上山下乡的经历,算是吃过苦的人,所以对生活条件并不在意。   记:非洲热带地区易发疟疾,您患过吗?   许:患过多次。非洲蚊虫多,挨蚊虫叮咬的人往往会患上疟疾。疟疾主要靠血液传播,有一种花斑蚊非常厉害,人一旦被它叮咬,疟原虫就会进入人体,人就会有各种不适表现,或发烧,或肚子疼,或头疼。如果疟原虫不幸进入了人的脑部,患者就有性命之虞了。1995年,我陪钱其琛同志到多哥访问,到达多哥的当天晚上,我被蚊虫叮咬后,开始发高烧、打摆子。有人告诉我,当地有一种法国出产治疗疟疾的特效针剂,疗效不错,只是对人体损害很大。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我毫不犹豫地注射了这种针剂,副作用确实很大,第二天胃里还翻江倒海般难受,吃不下任何东西。一连几天,我白天工作,晚上输液,身体虚弱到极点。我驻非洲多年,患过10多次疟疾,发烧39℃以下有时都不加理会,只有烧到39℃以上才接受治疗。另外,由于当地饮食卫生条件差,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和当地人一起就餐的机会比较多,为了尊重当地的风俗,我们和当地人一样,用手在很多人抓过的饭盆里抓饭,用多人共用过的吸管吸食饮料。每次活动结束,我都要拉两天肚子,只能靠服用从国内带去的黄连素止泻。   驻在国动荡不安考验外交智慧   记:听说您当年陪外交部领导访问非洲时曾夜奔千里,遇到很多困难,能说说吗?   许:1994年3月,我陪同外交部领导访问非洲,当时的行程是访问多哥后取道科特迪瓦,然后到利比里亚访问。当我们一行抵达多哥机场时,发现原订航班已经没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