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转变.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术家的转变  ----------读《谈美》.《谈美书简》 美学,一个对现代人熟悉而又陌生的词汇。感到熟悉的是“美”字,它正是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能看到 感受到的东西、谁都有权欣赏美、并且谁都有能力欣赏美,漂亮的姑娘给人以美,文明的行为、高雅的谈吐、雄浑壮丽的自然美观、也能给人以美得享受。可这“美”的后面一旦加上一个“学”字,就未免让大多数人摸不着头脑,继以敬而远之了。那是因为我们今天对美学教育的缺失,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审美、只是“悦目”,尚不能“赏心”更不消说“灵魂的震颤与契合”啦。但在相去未远的上世纪,我们国家可是有两位一流的美学家,一位是朱光潜先生、一位是宗白华先生,本文所要探讨的《谈美》与《谈美书简》,便是朱光潜先生的著作。朱光潜这个名字,在中国可算得上是如雷贯耳了,但年轻朋友们多未曾闻之,也是情理中事。因此有必要简略地介绍一下:先生生于1897年,乃是安徽桐城人,桐城这地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尤其是在清代,以方苞为代表的“桐城派”一直是文坛主流。出生在这地方的朱先生,身上便带来了文艺的火种,这火种与他有什么影响呢?据先生自己在《谈美书简》中讲:“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莫大的欠缺。”于是,带着这深厚的文化积淀,他毕业于香港大学、后又留学英法。或许是美学使人心旷神怡的缘故吧,先生高寿89岁。朱光潜先生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诸多著作,《谈美》《诗论》《谈修养》《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这五部在我眼中尤为突出。观察这些书名,不难发现,其中的两部书名称极为肖似、这便是《谈美》与《谈美书简》,这两部书都是以书信的形式,探讨一些美学中基础入门却又至关重要的问题,但他们之间却颇有不同,反映了朱光潜先生艺术风格的转变。第一处不同便是态度的不同。朱光潜先生35岁时作《谈美》,他的一位本家,著名散文家,学者朱自清先生为之作序。在这序文之后的“开场白”中,朱光潜先生表达了自己作本书时的情境:“只是向一位亲密的朋友随便谈谈,竭力求明白晓畅。”在动笔时、他“和平时写给我的弟弟妹妹一样,面前一张纸、手里一管笔,想到什么便写什么,什么书也不去翻看。”这是一种亲切自然的态度,作者也的确践行了他的话,在我读《谈美》的时候,心境是平和中带着喜悦的,仿佛当真有一位兄长在指引着我,是我准确地把握一些概念,辨析真正的美感与虚假的美感。而我读《谈美书简》时,便有不同的感受,但就坐着态度的转变而言,这时比《谈美》更加客气了,不再像兄长的家信,而像作家对热心读者的回复。需要说明的是,朱光潜先生此时已是82岁高龄,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就是这样,为了艺术而甘愿奋斗终生。这时的先生,熬过了十年文革的漫漫黑夜,迎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阳光,于是在《谈美书简》中,处处都彰显出他对马克思与毛泽东的尊敬,对自己的旧作多采取批判的态度,在前言中,他进行反思总结:“在我所走过的弯路和错路之中,后果最坏的还是由于很晚才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长期陷在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泥沼中。”这话的政治色彩颇浓,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五十年后先生态度的转变:是由亲切自然变得严谨认真了。第二处不同在于所征引的论据类别不同。《谈美》中多用设置情境以引入知识点,例如第一章通过木材商人、植物学家、艺术家三种人对一棵百年古松的认知,阐明了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三种态度,读来真实可感,很容易联想到木材商人对古松估价,植物学家对古松分析,而艺术家则与之相融的三种情态,从而使这三个概念深入人心。引用的道理论据多是我国古典诗文和文论,所引的外国名言多是康德、黑格尔的美学观点。但《谈美书简》所征引的论据便完全不同了,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毛泽东思想的观点,这在以前是从未涉及的,例如在第六篇中探讨人性问题时,引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有没有人性这东西?当然有的。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很明显,从1932年到1979年,朱光潜先生征引的论据从“唯心的”“形而上学”的,渐渐变为“又红又专的”了。第三处不同乃是语言风格的转变。若叫我来评价,《谈美》的语言是文艺的、太文艺的,因而显得优雅流畅。第一章的最后一段话很美,抄录如下,以飨诸位:“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太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这是一个经典的比喻,同时又是一个成功的意象,画面感非常强,使读者完全融在了夜晚的星空中。《谈美书简》的语言风格则是科学的、朴素的。第三篇中,作者写道:“美是一种价值,而价值属于经济范畴,无论是使用还是交换,总离不开人这个主体”。这就是科学的、太科学的,很难将这句话与前文所引《谈美》中关于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