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能量膳食的适用对象 少渣膳食的适用对象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 病人营养调查方法 营养治疗方法 常用的试验膳食的用途 病人膳食的分类 肝功能衰竭病人的蛋白质选择 营养支持的定义 糖尿病的饮食原则 低能量膳食、高蛋白膳食的适用对象 肠外营养的适应症 人体测量的内容 医院常规膳食的分类 肥胖者的饮食治疗原则 营养支持的分类 营养性疾病的定义 高血压的营养治疗措施 2.碳水化物: 在合理控制能量的基础上给予稍高碳水化物饮食(占总能量的55-65%),不仅能改善葡萄糖耐量,而且也不增加胰岛素的需要量。稍高碳水化物饮食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尤其对有内源或外源胰岛素增高的患者更是如此。 不同食物种类的碳水化物对血糖值的影响也不同,现以血糖生成指数(GI)来反应不同食物对血糖值的影响。GI是食物的一种生理学参数,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不是通过实验室化学测定的结果。GI表示含50克有价值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引起血糖的高低,这个高低的程度是与50克的葡萄糖 (或50克含碳水化合物的面包)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2小时)体内血糖应答水平相比较而得来的。 用公式表示如下: GI=(50g食物在2h内血糖升高面积/50g葡萄糖在2h血糖升高面积)XlO0% 如:荞麦面、二和面的GI白米、白面 表明粗粮升高血糖速度低于细粮。 含碳水化物的食物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①蜂蜜 、白糖、红糖等精制糖, 属双糖类,这类糖在肠道易于吸收,故升血糖作用较迅速,引起高血糖。因此糖尿病人应忌食,低血糖时例外。 ②米、面等谷类 含淀粉属多糖类,含量约80%,在肠道的吸收速率低于双糖类。糖尿病人可按规定量食用; ③水果类 含果糖较多,约含碳水化物10%左右,其吸收速率较快,对血糖、尿糖控制不好的病人最好免食。一般建议食用水果应适当减掉部分主食,并安排在两餐之间; ④蔬菜等 含有少量碳水化物,含纤维较多。如叶菜类仅含1-4%的碳水化物。其吸收速率甚慢,可适量多用。 ⑤多糖类食物,如各种五谷杂粮 糖尿病患者宜吃。因为粮食中所含的淀粉,要经过一定的消化过程转化为单糖才能被吸收到血液中,其消化吸收过程较单糖慢,血糖升高过程所需时间也长,正好适应2型糖尿病胰岛素释放缓慢的状态,可以避免突然的高血糖及后发的低血糖反应。 ⑥可用甜叶菊、木糖醇、阿巴斯甜等甜味剂代替蔗糖 3.脂肪 防止或延缓心脑血管并发症及高脂血症的发生与发展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原则,所以减少饮食中脂肪进量十分重要。 饮食中脂肪所供能量应减到占总能量的20-30%甚至再低些,按每天每公斤体重计算应低于0.7-1g。并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富含饱和脂肪酸脂肪有牛、羊、猪油、奶油等动物性脂肪 (深海鱼油除外)。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含多不饱和脂肪酸 (椰子油例外),可适当多用。 4.蛋白质 蛋白质供给量与正常人近似。但当病情控制不好时,易出现负氮平衡故供给量需适当增加。成人按1.0-1.5g/kg·d计算。儿童糖尿病则按2.0-3.0g/kg·d计算。蛋白质所供能量占总能量的10-20%,其中动物(乳、蛋、瘦肉、鱼)和豆类及其制品提供的蛋白质占1/3。 5.维生素 调节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与糖尿病关系密切的有维生素B1、B12 、C和A等。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对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炎有一定的辅助治疗的作用。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及叶酸能降低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而后者的血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因此要注意维生素的补充。 6.微量元素 有一些微量元素与糖尿病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 适当限制钠盐摄入,预防和减轻心脑血管并发症。 适当增加钾、镁、钙、铬、锌等元素补充。 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代谢紊乱并不是在短时能够观察到的,所以补充微量元素的效果也并不可能立竿见影。过分夸大微量元素缺乏的效果或盲目补充某种微量元素都没有必要,前者会加重患者的恐慌心理,后者会使某些微量元素摄入过多。提倡糖尿病患者在控制总能量前提下食品尽可能多样化,是预防微量元素缺乏的最基本办法,也而适当补充含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制剂。大量补充某一种微量元素的方法反而会破坏人体代谢的自然平衡,实不可取。 7.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可分为可溶性和非溶性两种,前者有豆胶、果胶、树胶和藻胶等,在豆类、水果、海带等食品中较多,在胃肠道遇水后与葡萄糖形成粘胶而减慢糖的吸收,使餐后血糖和胰岛素的水平降低,并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后一种(非溶性)膳食纤维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存在于谷类和豆类的外皮及植物的茎叶部,可在肠道吸附水分,形成网络状,使食物与消化液不能充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