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7课中国现代诗歌四首之山民课件 粤教版必修2.pptVIP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7课中国现代诗歌四首之山民课件 粤教版必修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代人 “先锋派”诗歌 “先锋派”诗歌也被人称为“后现代主义”诗歌,是继“朦胧诗”与“寻根诗”之后出现的一种诗歌现象。 “朦胧诗”以象征、意象等手法表达主观情绪与伸张人性;“寻根诗”把诗歌推向民族的文化历史,试图在“天人合一”、“人神合一”的古文化境界中找回人们的“生命冲动”与“英雄精神”;而“先锋派”诗作则一反常调,把诗歌拉回到当代人的生活现象与实际存在中来。他们主张诗歌与“生命”联系,认为“诗到语言为止”,从而显示出“反文化”、“反意象”、“反英雄”的诗歌倾向。 韩东的诗,带有一种哲理味,严密、细致、反复说明而语言则平淡无味。 诗的结构 第一节:写他向父亲追问。山外是山,“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第二节:写“他”(儿子)的心理活动。“他”已感觉到山的沉闷,萌生了改变环境的愿望。 第三节:写心理活动——他的打算。他想像愚公移山那样,但仅是想而矣,并没有行动。 第四节:是点睛之笔——写他的遗憾。这节传达了冲破文化滞闷的强烈愿望。 思考题: 天才诗人 1989年3月26日黄昏, 我们失去了一位珍贵的朋友。失去一位真正的朋友,意味着失去一个伟大的灵感,失去一个梦,失去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失去一个回声!他,就是 * 山 民 shan min 山 民 韩东简介 作者韩东,1961年5月生于南京,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8岁时随父母下放苏北农村,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在校期间就开始了诗歌创作。 80年代中期,他与李亚伟等人推出一股“先锋派”诗歌新潮,发表了《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明月降临》、《山民》、《初升的太阳》等诗作,其中一部分已被收入多种探索、实验诗歌选本。韩东的主要创作是小说,但作为“后新潮”主要代表人物,他在诗坛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继 “朦胧诗”后又出现了一种不同于“朦胧诗”的“新的诗歌”和“新的诗人”,这些继 “朦胧诗”后的探索者,把自己称为“第三代人”,他们试图重建一种诗歌精神,反意象、反修辞、反优雅。口语化是它的主要特征。主要代表人物是韩东。创作的诗歌命名为第三代诗,这些诗人中就有韩东。 怎样理解评价“山民”? 诗中的山民像干千万万个老百姓一样,有普遍的平民意识和平民理想。但“山”(贫穷?落后?愚昧?),根深蒂固,时时在阻隔着“他”向往“海”(理想、希望、追求等)的目光。 全诗借一个山民之口,表达了长期处于封闭性传统文化中的人们的要求,和冲破文化滞闷的强列愿望,以及在现实面前的无可奈何。 1、《山民》中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2、怎样理解“他”的象征意义? 1、《山民》中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参考答案: 他是一个生活在闭塞的山区里的农民,他的祖祖辈辈与大山作伴,一代一代相传,从未走出过大山。但是大变革的时代冲击着这个闭塞的山区,长久以来安于现状的灵魂已经开始骚动。他已开始有了山那边是什么的疑问,他渴望见到山那边的海,尽管这一辈子也走不出群山,见不到十分遥远的海,留给他的只能是 疲倦,是 遗憾,但是,他愿意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2、怎样理解“他”的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 “山民”是一个来自于客观现实的抽象形象,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象征着一个民族,在改革的浪潮中,在艰难的腾飞过程中,一种渴望,一种追求,一种幢憬,一种急切地向往改变现状的骚动。 ? 对这首诗的解读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山民》属于寓言诗,它假借一个山民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人,不安于“山”,总向往着“海”;见异思迁,总不会成功。 B “他问”、“他想”、“他觉得”、“他只是遗憾”——诗人选择这样的词语,旨在刻画一个有思想、有活力,却战胜不了命运的“山民”形象。 C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山民”对山的疲倦,意味着对现状的不满足,因而激发了新的思维,激起了对新生活的追求。 D 诗篇重在记叙,语言平实流畅,朴素无华;塑造人物,采用了多种方法,诸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答案:A(本诗审美倾向为褒义,而“见异思迁”为贬义,显 然有悖于诗意。) 海 子 海子,原名查海生,15岁从安徽农村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工作,先后给学生们开过控制论、系统论和美学的课程。 —— 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王”,一个“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海子只生活了25年,他的文学创作大概只持续了7年,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像一颗年轻的星宿,争分夺秒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他为诗而远离尘嚣,将一切的爱奉献于诗神缪斯 !也把祝福留给了我们! ?????海子,1964年5月生于安徽省,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9年在山海关卧轨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ed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