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爱国词四首》粤教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 《爱国词四首》粤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爱国词四首》 [教学要点] 一、鹧鸪天 建康上元作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赵鼎(1085—1147),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与李光、李纲、胡铨合称“南宋四名臣”。赵主要从政,也能词。有《得全居士词》。清末王鹏运把他和李光等四人的词合编为《南宋四名臣词集》。《四库全书总目(忠正德文集)提要》说他“屹然重望,气节学术,彪炳史书,本不以词藻争短长,而出其绪馀,无忝作者”。今存词45首。早期所写多为闲情绮语,南渡后所作,多家国乡关之思。 靖康之变,汴京沦陷,宋徽宗、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宋王朝宣告灭亡。赵构被拥立为帝,重新建立政权,称为南宋。宋高宗赵构渡江初期,驻跸建康(今南京)。作者随驾到达建康,此词大概是作于到建康不久的当年元宵节。 2、基本解读 此词通过今昔元宵的对比,抒发了强烈的黍离(国破家亡)之悲。(主旨) 开头两句,点明身在客地,不觉时序推移之快,原来春天已经来到了。“春到小桃枝”是上元到来的表征。用轻灵之笔写深沉的感慨。“天涯海角悲凉地”,补足“客路”二字含义。所谓天涯,主要的不是指地域遥远,而是指漂泊他乡异地。这时的建康,一方面是南宋驻有重兵,准备抵抗金侵略者;另一方面,又聚集了许多从北方逃难过来的流离失所者,真是一个“悲凉地”。在这样的情势下过上元,只能令人心酸。词人自然回忆起靖康之变以前“全盛时”的上元。 下片紧接上片的意脉:“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这就是变乱之前“全盛时”上元的情形。当时的上元非常繁华:“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东京梦华录》卷六)。但是作者在此避实就虚,对这些繁华情景,不作具体描绘。“花弄影,月流辉”、是乐景。“弄”、“流”二字很能传“花影”、“月辉”之神,升平的氛围已呈现出来了。“水精宫殿五云飞。”笔墨侧重对皇宫中的太平祥和气氛的渲染。对过去的太平之象的褒扬渲染,是不是言过其实了呢?不能这样看。这样写的用意在于抒发对已经失掉了的过去的怀念和眷恋,用来和眼下的惨痛现实进行对比,从而反衬当前的惨象。所以紧接着就从幻梦回到了现实。“分明一觉华胥梦”是联结全篇的关键,有人指出,是这首词的“词眼”。没错。从幻梦中醒来,再回头看眼下的惨痛现实,黍离之悲涌上心头,禁不住“东风泪满衣”了。赤诚的爱国情怀,满注于字里行间。 3、鉴赏要点 领会作品所抒发的志士爱国情怀。 ①结构完美,章法井然。此词上片和下片的联结非常紧密。上片的歇拍句“记得当年全盛时”,承前转折。下片紧接着“全盛时”展开。过片不仅是意不断,而且言也不断。这种结构方式,与常见的双阕词的结构方式是有所不同的。“分明一觉华胥梦”是联结全篇的关键,使得全篇浑融一体。全篇感情线索波澜起伏,跌宕有致。上片写悲,过片三句写乐,最后两句,再跌入更大的悲哀深渊。 ②对比手法的运用。以“天涯海角悲凉地”的上元作为描写的基点,通过“记得当年全盛时”转入对“全盛时”的上元情景的回忆。再由“分明一觉华胥梦”回到“悲凉地”来,以“东风”照应“春到小桃枝”,用“泪满衣”的抒情语作结。回忆“全盛时”的欢乐情景,有力地表现了当前所面对的“悲凉地”的悲伤。 二、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张元斡wò(1091—1161),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又号真隐山人,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出身于世代仕宦家庭。自小有志于学,胸怀壮志。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间进入仕途。在靖康之变时,曾作为李纲的僚属积极参加抗金斗争,后李纲被罢官,张也因而得罪。不久,汴京沦陷,他避难江南,宋高宗绍兴元年,愤于秦桧的卖国行径,休官还乡。 张元斡兼善诗词,以词名世。他的词,在靖康之变前,多是婉约清丽之作,经大战乱后,词风多有慷慨悲凉之音。他和张孝祥的豪放词作,上继苏轼,下启辛弃疾,被看作是豪放词派继往开来的词作。 此词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四年前,枢密院编修胡铨上书皇帝,要求皇帝斩秦桧、孙近等投降派的头,表示“不与秦桧等共戴天日”,因而遭到迫害。这年,秦桧又指使他的爪牙诬陷胡铨,把他除名,由福州押送新州(今广东新兴)编管。当时士大夫慑于秦桧的淫威,都“畏罪箝口,莫敢与立谈”(岳珂《程史》卷十二)。当时寓居福州的张元斡,不顾个人安危,写了这首词相赠,并与之饯别。表现了词人坚持正义、刚正不屈的斗争精神,抒发了“抑塞磊落之气”。 2、基本解读 这是一首“忠愤气填膺”的送别词,对横遭政治迫害的胡铨表示深切的同情,对迫害者表示强烈的谴责和控诉,体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强烈的正义感和大无畏精神。(主旨) 开

文档评论(0)

ted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