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不耳聋.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到老年不耳聋   老年朋友们,你们有这样的体会吗:经常性耳鸣,与别人讲话、交流,“小声听不见、大声听不清”?如果有,很遗憾,您很可能是步入老年性耳聋行列了。   近来,本刊不少读者来信诉说听力减退的痛苦。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陈兵教授,请他谈谈大家关心的老年性耳聋问题。   陈教授正值壮年,儒雅而谦和,与之交谈,让人如沐春风。   烟酒、疾病等致听力减退   老年性耳聋是一种非常多见的感音神经性聋。陈教授给了记者这样一组数据:调查发现,在噪声污染比较重的城市,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1/3存在听力减退现象, 75岁以上的老人约有45%~50%存在听力减退。一旦听力减退,老人的社会活动、情绪、身心等就会受到影响,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古怪,害怕与他人交往,易发生老年性痴呆,最终影响到生活质量。   陈教授指出,引起老年性耳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与遗传基因、外界环境因素以及一些常见的老年性疾病有关。   陈教授介绍,首先,人上了一定岁数,听力减退是正常生理现象,但日常生活中有些情况是需要加以注意的,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常常会导致内耳供血不足引起突发性耳聋,所以上述疾病的患者需要对这些疾病加以控制。   其次,过度吸烟喝酒对身体不利,当然也会影响听力,特别是长期吸烟,对身体毫无益处可言。研究发现,听力下降很可能与吸烟有关,因为吸烟的同时,会把一氧化碳和尼古丁吸入体内导致供应耳蜗的微血管痉挛,从而引起耳蜗缺血、缺氧,内耳功能减退,最后引起听力下降,所以,预防老年性耳聋最好做到不抽烟。   噪声污染或噪声损伤也容易导致听力下降,比如放鞭炮,老年人最好远离这种场合,以免本来就已经衰退的听力雪上加霜。   那么在日常起居方面应该如何注意?   陈教授告诉记者,老人日常饮食应清淡,不可过于油腻,以免导致血脂异常、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从而损伤听力。在平时的用药方面,尽可能避免使用一些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   助听器,老人听力好帮手   已经有听力下降的老人,如何才能改善听力呢?   陈教授指出,在老年性耳聋患者中,绝大多数可以通过助听器改善听力。当然,佩戴助听器需经专业验配之后才能确定单侧还是双侧佩戴、以及佩戴哪种类型或型号的助听器。   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仅有4.5%听力减退者佩戴助听器,89.3%的老年性耳聋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并不愿意佩戴助听器——尽管助听器能够改善这部分患者的听力(其比例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占三分之一以上)。我国没有相关的调查,但想来情况应该更为糟糕。我们的身边,因经济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拒绝佩戴助听器的老人随处可见。   陈教授建议,鉴于听力减退给老人带来的恶劣后果,有此疾患的老人应及早佩戴助听器。囿于经济条件者,也应该由政府相关机构为其解决,以保障老人晚年生活的幸福。陈教授说,随着助听器产品的技术改进和提高,近年来许多助听器产品已经改为数字式,数字编程产品可以避免音量过度放大,同时减低了环境噪声的放大作用。借助于合适的助听器产品,听力减退的老人完全可以回到以前的社交圈中,与家人和社会交往。   人工耳蜗,重建听力   对那些没有残余听力的患者,陈教授指出,他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植入人工耳蜗,通常可以恢复或重建听力。   哪些人可以考虑人工耳蜗植入呢?记者追问道。   陈教授娓娓道来,首先对人工耳蜗植入要有正确的认识,即人工耳蜗植入不是单单指外科医生将电子耳蜗植入到患者体内的外科手术,它需要包括患者本人、家庭、学校、听力师、言语/听觉培训师及外科医生在内的整个团队去努力协作完成。并且,患者对人工耳蜗植入要有科学的认识,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导致术后患者的不满,从而影响植入耳蜗的使用。   其次,患者要符合相关的听力学检测标准。   目前新出现的植入标准包括了有残余听力的人群,他们在最佳助听效果下的双耳开集短句识别率≤70%,或植入耳的识别率≤40%,则可进行人工耳蜗植入。这个选择标准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拓宽。在选择具体手术病例时还应排除明显手术禁忌证,如耳蜗或听神经未发育、活动性的中耳炎等。   时间过去得很快,采访接近尾声,一台陈教授主刀的手术即将开始。抓紧最后的时间,陈教授对本刊读者最关心的耳疾问题一一做了答复——   问:做了听力重建手术后,听力有了明显提高,请问今后该怎样保护耳朵?需要注意些什么?   答:手术后3~6个月,大部分患者听力应该基本稳定。耳朵如果没有渗液,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包括夏季的游泳。许多患者关心手术后能否乘飞机,实际上,手术后几天即可乘飞机,只是在飞机下降时应多做做吞咽动作。如果实在不放心、担心鼓膜会因为气压变化而“移位”,也可以在做手术一个多月后再乘机。平时,应尽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