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不于废除劳动教养制度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废除劳动教养制度的思考.txt世上有三种人:一是良心被狗吃了的人,二是良心没被狗吃的人,三是良心连狗都不吃的人。︶﹋丶   爱情是个梦,而我却睡过了头﹌ 关于废除劳动教养制度的思考 作者:沈福俊 一、劳动教养制度自身存在严重法律缺陷 劳动教养是我国特定的行政机关对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所采取的一种以限制人身自由为内容的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行为中最为严厉的一种。行政机关实施这一类具体行政行为,理应遵循科学、完整的法律依据。但是,综观我国有关劳动教养的规范性文件,可以发现其在法律上的缺陷十分明显。 (一)关于劳动教养的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混乱,各种规范性文件之间无法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在我国,有关劳动教养的规范性文件,都是由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者其他规范性文件所组成,制定主体层次不一,效力等级参差不齐。劳动教养制度最早确立于中共中央文件之中,当时是针对在“镇反”和“肃反”运动之后,为了解决一部分不够判刑而政治上又不适合继续留用、放到社会上又会增加失业的反革命分子、坏分子的安置问题而采取的措施。1957年8月3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第一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正式确立了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1979年11月29日,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根据上述两个行政法规,公安部于1982年1月21 日发布了《劳动教养试行办法》,这是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一部劳动教养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但其内容与国务院行政法规的规定有一定的冲突。除上述行政法规和规章之外,更多的劳动教养规范是由公安部或由公安部会同其他部门下发的各种通知、报告、批复等文件组成,这些文件从当时形势的需要出发,对劳动教养制度中的个别问题作出了特殊的规定,有许多文件甚至随意冲破国务院行政法规和公安部规章当中的原有规定,对劳动教养中的有关问题作出了扩充性规定,既未经法定授权,又未经过严格的规范制定程序,其“应急性”十分明显。对于劳动教养这一类较为严厉的、以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为内容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是依据全国人大或者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而是依据这些不成系统的、而且效力明显低于法律甚至低于行政法规的规范性文件,是严重背离法的科学性原则的。 (二)有关劳动教养的规范性文件之间存在矛盾,低层次规范与高层次规范之间存在严重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劳动教养的性质看,1957年8 月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第2条规定:“劳动教养, 是对于被劳动教养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措施,也是对他们安置就业的一种方法”,这说明劳动教养不仅是一种强制性教育改造措施,同时还具有安置就业的性质。但是,1982年1月公安部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第2条,对“安置就业”问题未曾提及,仅是进一步明确劳动教养是“对被劳动教养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对于通过劳动教养而安置就业是否合理暂且不论,但公安部的规章对国务院的规定进行修改,是不合法理的。 2.从劳动教养的适用对象和范围上看,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所规定的对象是4种人:(1)不务正业,有流氓行为或者有不追究刑事责任的盗窃、诈骗等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屡教不改的; (2)罪行轻微,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反革命分子、反社会主义的反动分子,受到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等单位的开除处分,无生活出路的; (3)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等单位内,有劳动能力但长期拒绝劳动或者破坏纪律,妨害公共秩序,受到开除处分,无生活出路的;(4 )不服从工作分配和就业转业的安置,或者不接受从事劳动生产的劝导,不断地无理取闹、妨害公务、屡教不改的。1982年公安部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对劳动教养的对象作了重新规定,确定为6种人:(1)罪行轻微,不够刑事处分的反革命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2 )结伙杀人、抢劫、强奸、放火等犯罪团伙中,不够刑事处分的;(3)有流氓、卖淫、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屡教不改,不够刑事处分的; (4)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煽动闹事等扰乱社会治安,不够刑事处分的;(5)有工作岗位,长期拒绝劳动,破坏劳动纪律, 而又不断无理取闹,扰乱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和生活秩序,妨碍公务,不听劝告和制止的;(6)教唆他人违法犯罪,不够刑事处分的。 而在此之前,国务院于1980年发布的《关于将强制劳动和收容审查两项措施统一于劳动教养的通知》就已经将劳动教养的对象作了扩大,即规定“对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需要进行强制劳动的人,一律送劳动教养”,并无明确的限制。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规定“劳动教养收容大中城市需要劳动教养的人”,公安部《劳动教养试行办法》也规定“劳动教养收容家居大中城市需要劳动教养的人”,但又规定“对家居农村而流窜到城市、铁路沿线和大型厂矿作案,符合劳动教养条件的人,

文档评论(0)

5181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