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庸》与管理之道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中庸》相传是子思的作品,但同孟子的关系极大。人们一般认为,孟子的思想本原来自子思。加上《中庸》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特殊地位,所以,有必要指出《中庸》与传统管理思想的关系。
“中庸”这一概念是孔子提出的,《论语·雍也》载:“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此后,中庸成为儒学的重要思想,在《礼记》中以专门篇章论述。自从宋代理学家二程和朱熹选编《四书》后,原来《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两篇立即身价倍增,此后儒学信徒认为,儒家学说的精髓尽在其中。尽管人们通常都以“四书五经”连称,但宋人选编的《四书》影响之大,很快就超过了原本正宗的《五经》,明清时期,《四书》普及率远远在《五经》之上。
现行本《礼记》,本身就是西汉人戴圣编辑的,其中各篇的成书时间和作者争论极多。关于《中庸》一篇,通常认为是孔子之孙子思所写。然而,宋代欧阳修就对其提出疑问,清代袁枚、俞樾、崔述为此辩论不止,现代人冯友兰、徐复观各执一词。这种考证,并不否定《中庸》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作为普通读者,不需要弄清它的各章出处和具体作者,只需要掌握它的思想内涵和社会价值,文本考证可以留给专家继续进行,我们只需要关心它对历史上的管理思想有何贡献。
关于儒家经典在思想史上的影响,受很多因素制约,但有一个人们似乎都不大注意的操作性细节值得重视,即《四书五经》的阅读年龄及其先后顺序。所有读书人几乎都有一个感受:同一本书,阅读的年龄不一样,经历不一样,所能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差别很大。一般来说,积淀越丰富,阅历越广泛,读书越得法,阐释越透彻。然而,少儿时不大理解盲目背诵的篇章,有可能在无意识层面所起的作用更大,在本人都觉察不到的情况下更能影响人的行为。成年的阅读会提高理性,童年的阅读会塑造性格。所以,了解古人的阅读顺序,能够帮助我们认识经典在古人身上的作用。
自从《四书》被钦定为官方教材后,小孩学习的顺序是:先用《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读物识字,再读《四书》入门,最后才是读《五经》深造。所以,正经读书人读《四书》的年龄,正是十岁上下最淘气的时候,可以想象,其阅读只能是囫囵吞枣,机械背诵,即便有所理解,也是一知半解懵懵懂懂。到了真正“有志于学”的年龄,则要在更为艰难的《五经》中确定一经或几经,爬梳文字,由注疏到笺读,由考证到解诂,订正章句异同,剖析微言大义。清末学制改革后,《四书》明确为小学教科书,也能够反映出其阅读年龄段。这种顺序,势必导致学童对《四书》的感知大于理解,对于其中的思想深度,需要在读经以后再反身求之。
《四书》的阅读是在少年时段完成的,而《四书》的难易程度又不大一样。在二程和朱熹选编《四书》时,他们认为《大学》是“初学入德之门”,所以为首篇;“《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是入门后的初级训练;《中庸》则是“孔门传授心法”的要籍,“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难度最大,所以列在最后。如果以少林武功比喻,《大学》相当于少林长拳,《论语》和《孟子》相当于少林七十二绝技,《中庸》则相当于易筋正法。但是,后人在出版时,为了照顾篇幅和格式的一致,把《中庸》提前,变成了现在通行的《学》→《庸》→《论》→《孟》次序。这样的排列,在文字形式上当然更齐整,但在内容理解上却给学童增加了难度。本来,朱熹列出读《四书》的顺序是:“学问当以《大学》为先,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中庸》工夫密,规模大。” (《朱子语类》,下同)。然而,编排顺序不可能不产生阅读先后的影响。如果没有《论》《孟》的底子,先读《中庸》,只会加剧小孩子半懂不懂的状态。对此,朱熹再三告诫:“《中庸》,初学者未当理会。”“《中庸》之书难看。中间说鬼说神,都无理会。学者须是见得个道理了,方可看此书,将来印证。”朱熹认为,只要先把《大学》和《论》《孟》读通,就有了一半读《中庸》的底子。而读《中庸》,也先不要细究,只需掌握纲领。就像练武功,先从少林长拳练起,同时把易筋经的口诀背下来,是否掌握其中的奥妙没关系,在今后的练功升级中慢慢领悟。
关于《中庸》的思想纲领,历代有许多解释。清代崔述在《崔东壁遗书》中称《中庸》一书“探赜索隐,欲极微妙之致”。用更古老的话说,就是《尚书·大禹谟》中所说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心需要时时警惕,道心需要细细体察,所谓中庸之道,就是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以诚为本,守其本心,秉行中正之道。这种学理推敲需要进行繁复的说明,但如果从性格养成的角度看,尤其是从初学者为儿童的角度看,所谓中庸,核心就是一个字——诚。从最简单的日用常事做起,在不知不觉中扎好下盘,打好基础。
为了说明“诚”,《中庸》给出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逻辑体系。那么,什么是天命?天命中的“天”到底是什么含义?按照子思的回答,“天”就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汽车维护与保养”精品课评审表模板,只需补充部分内容即可.doc
- “洁净乡村”公益项目策划方案.doc
-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开发.doc
- “水钻法”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方案.doc
- “特斯拉旋风”波及中国 相关上市公司或获商机.doc
-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说课稿.doc
- “爱眼护眼,珍爱光明”系列专题讲座策划书.doc
- “百日安全无事故”及“安全生产月”活动知识答题竞赛试题.doc
- “胶河探究”案例三则 柏城 刘德润.doc
-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教学反思与再设计.doc
- 人教版英语5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部编人教版2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课件含单元及专项复习.pptx
- 人教版8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8月修订).pptx
- 教科版(2017版)6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课时练.pptx
- 人教版PEP版6年级英语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2年12月修订).pptx
- 部编人教版2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2021年春修订).pptx
- 人教版数学6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3年教材).pptx
- 湘少版5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春修订).pptx
- 人教PEP4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 [2}.pptx
- 人教版6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