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转化犯之质疑
摘要:按照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行为人实施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虐待监管人及聚众斗殴行为,在其过程中致人死亡的,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在我国理论上,把这种定罪处罚模式在理论上称为“转化犯”。本文对“转化犯”的存在价值和理论实践缺陷进行分析,对转化型故意杀人罪,也就是“转化犯”持否认态度。
关键词:故意杀人罪;转化犯;刑法
中图分类号:D9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0-0090-02
作者简介:孙秀娟(1993-),女,汉族,河南灵宝人,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治安学。
所谓转化犯,是指行为人在实施某一故意犯罪之后或者正在实施故意犯罪之时,又出现了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情形,也就是基本罪的犯罪构成不能容纳主客观要素的情况,使得基本罪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而构成了另一较重的罪。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应当是“依照本法第232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即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量刑。对于这样的立法模式,我国法学界将其称为“转化犯”,即转化型故意杀人罪,符合“转化犯”规定的五个罪名,最后都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量刑。笔者将通过分析我国刑法学界的“转化犯”研究理论,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探。
一、“转化犯”的立法解读及其价值
(一)立法规定的转化犯
针对“转化犯”概念和定义,理论上有较多的说法。但是,对于其特征,学界还是比较统一的。首先,“转化犯”必须存在两个罪质不相同的故意犯罪,而且是一个故意犯罪向另一个故意犯罪的转化。其次,“转化犯”中的两个故意犯罪行为,虽然在罪的性质上不一致,但是在犯罪的构成要件上却具有一定的重合,而且要是“转化罪”的构成要素能通过原始罪名发展而来。再次,因为某些情节的出现和变化,使得行为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而且,是从一个轻罪向重罪的转变。最后,法律对“转化犯”要有明确的规定,罪名不能任意转化,要符合罪刑法定的原则性要求。下面,笔者将对理论上符合“转化犯”要求的罪名进行分析。
1.非法拘禁罪
我国《刑法》第238条第2款规定“犯非法拘禁罪,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条、第232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在笔者看来,非法拘禁行为本应该不包含故意伤害行为,所以,从第238条第2款的前半句看来,是将非法拘禁致人重伤、死亡的情形作为结果加重犯来规定。但是,其后半句又规定了“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的特别情形,由此看来,“使用暴力”的犯罪手段即行为和“致人重伤、死亡的”犯罪结果均不属于非法拘禁罪的犯罪构成。况且,可以独立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假若两个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之间不存在任何重合的地方,也没有延展的可能,则不可能形成转化犯的形态,法律也无法将之规定为转化犯。
所以,犯非法拘禁罪,并且在其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应该以数罪论处。即使最终以故意杀人罪重罪论处的,也应该是“吸收犯”,而不是“转化犯”。
2.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
我国《刑法》第247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条、第232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通过对该法条的研读,笔者认为,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罪并不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而转化成了故意杀人。首先,“转化犯”必须是行为人出于故意而实施的行为,如果是由于过失导致的,则不能转化为故意杀人罪。而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行为致人死亡的,极有可能是行为人因为过失导致的。其次,按照“转化犯”的相关特征,“转化犯”必须满足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的故意内容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行为中前后有两个不同的故意要素。如果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没有发生变化,就不能成立两个不同的犯罪。
但是,对于转化犯特征,学界还是比较统一的。首先,“转化犯”必须存在两个罪质不相同的故意犯罪,而且是一个故意犯罪向另一个故意犯罪的转化。其次,“转化犯”中的两个故意犯罪行为,虽然在罪的性质上不一致,但是在犯罪的构成要件上却具有一定的重合,而且要是“转化罪”的构成要素能通过原始罪名发展而来。再次,因为某些情节的出现和变化,使得行为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而且,是从一个轻罪向重罪的转变。最后,法律对“转化犯”要有明确的规定,罪名不能任意转化,要符合罪刑法定的原则性要求。
可见,通过对理论上符合“转化犯”的罪名的分析,它们还有更适当的解决方法,并非通过这种理论来应对。概括来说,有以下三点。第一,如果犯罪行为满足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就直接定故意杀人罪;第二,在某些情形下,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满足众多罪的构成要件,直接以数罪论处;第三,如果其它一些特殊情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