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音乐考级:考的不仅是孩子,更是老师和家长.docVIP

音乐考级:考的不仅是孩子,更是老师和家长.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乐考级:考的不仅是孩子,更是老师和家长   参加音乐考级是否有必要?我只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监考,有个孩子的指法一看就是老师教得不对,再这样学下去就坏了,我当时就果断地在他的评定书上写道:“建议更换老师。”   虽然很多人都在抨击考级的功利性,但真正功利的不是考级制度本身,而是部分对学琴目标认知不清的家长和教学中存在误区的业余老师。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考级并不单纯是测试考生学琴的成果,同时也是对现今业余钢琴教育水平的检验和校正。   一组数字表明,钢琴考级的人数虽然比去年减少了几百人,但上海音乐家协会今年报名钢琴考级的人数还是达到了17000人。26年来,钢琴考级人数从2000年的20000人一路飙升至23000多人。虽然2010年跌破20000人,但琴童的基数之大,在所有乐器学童里始终领跑。   每当社会上有人说“学生每年只弹三四首考级曲目,可能压根就没弹过其他曲子”、“考级只是一门‘生意’”等颇受争议的钢琴考级热话题时,我认为这是以讹传讹产生的越来越多的误解,说到底,人们对考级、对音乐学习的理解存在太多误区。   的确,由于业余学琴的人群基数庞大,少儿、成年白领和不少老年人都在学琴,而几乎每个学琴者都会面临同样的困惑:要不要考级呢?其实,考或不考,问题都在那里。   考级的意义是检测是劝导   过去,学琴的过程似乎要用“痛不欲生”才能形容:每天练琴数小时,弹奏的都是枯燥的练习曲,老师、家长在一旁木尺“伺候”,弹错一个音就免不了受皮肉之苦……而如今更多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重蹈覆辙,偏向于选择更加宽松的教学环境,也开始注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重学习不重考级成为一种趋势。   另一个令家长谈考级色变的原因由来已久:1996年,钢琴十级证书不再被列入中考加分项目,一些原本冲着加分去的考生在失望之余也松了一口气:“妈妈再也不会逼着我考级了!”不能加分了,很多家长的考级热情减退不少。   在我看来,考级并非可有可无。随着学琴者的基数越来越大,音乐培训界也日趋鱼龙混杂,甚至有些“名师”打着送你去国际大赛的幌子理直气壮地越过考级防线。就拿我来说,上海音乐学院的考官都是上海有长期一线教学经验的资深老师,考级的意义不仅是检验琴童阶段性的学习成果,同时也是对老师教学水平的检测、对个别心态失衡的家长的一次劝导。   考级的意义在于检验琴童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并不是学习进度大赛。有些家长盲目攀比,看到别人家小孩考了五级,自家考了二级的孩子不能落后,所以就干脆跳级,五级之后跳八级,急得不行,甚至有“小四”之前考不出十级就算是没完成任务,完全不尊重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学习规律。还有一些老师为了凸显“教学成果”,专注于教考级曲目“速成”,乐理等基本不教,等到考级前才让孩子临时突击一下应考。   比如,有一位考十级的琴童坐上琴凳居然什么都不会,在我反复询问之后,他很委屈地说:“老师不让俺来考试,俺妈偏要俺来……”   对于这样着急的家长和老师,我以为,音乐学习要回归初心。学音乐的初衷是让孩子接触、享受音乐艺术,教学中也应该以让孩子全面发展为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乐器是最好不过的教育课程――在弹琴过的程中左右手的配合加速左右脑发育;听经典曲目能培养良好的气质和审美品味;独生子女可以通过从小独立参加考级从而培养自信和社交能力……如果功利性太强,一门心思只练考级曲目,考不过就抱头痛哭,这说明那些孩子和家长都没有停下来用心感受音乐本身,这真的太遗憾了!”   老师的引导关系密切   其实除了考级,很多人在音乐学习中还存在不少认知上的误区。比如有人认为业余弹得再好,也不能成为钢琴家。这样想就错了!在世界著名钢琴赛事范?克莱本的获奖名录上,有一位哈佛数学系学生凭《哥德堡变奏曲》拿到第三名;一位加州中学德文老师拿过第一名,当时弹的是“拉三”(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现在的哈佛大学中国民族乐团负责人原来就是上海二胡业余学生……真是高手在民间啊!   与顶尖高手不同,更多的琴童是在家里没有人懂音乐的情况下开始学琴的,那么从第一步开始,音乐老师的选择甚至是琴的选择,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很大的考验。   很多琴童都深有体会,第一堂课老师会教你慢练,意在让每个音节都清楚发声,锻炼每一根手指,这也是培养耐心的一种方式。但如今这种慢练成了许多老师的杀手锏,似乎任何曲子都要慢才能彰显功力。这就是一个误区,不同的乐曲有着不同的情绪,快的曲子就应该快弹,就要有饱满的激情,弹到疯了一般。培养耐心用别的方式也可以,没必要靠慢练。   同时,国外那些成功的例子不一定就适合中国孩子,单纯归结到考级扼杀原创性上也有失偏颇。国内的音乐教育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更加高效、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资质的孩子,而不是拘泥于争论一个制度该不该消亡。音乐不是为了机械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