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她用“咬手指”躲避内在的不安
母亲擅长指责,不仅指责别人也指责自己。对此,父亲采取逃避——逃避指责、逃避责任。面对指责的母亲、缺席的父亲,女儿采取了“咬手指”的方式躲避内在的不安……
不少宝宝都习惯咬过指甲,然而如果到了7、8岁了,孩子还反复出现咬指甲的行为,那么就要尽早查找这个坏习惯的心理根源了。如何矫正孩子的咬指甲癖,这个家庭的亲历故事,也许会给大家一些启发。
咬手指甲,还啃得血淋淋
悠悠刚出生,父母就因为生计而外出做生意,她就一直跟着爷爷奶奶,过年时才能见到父母。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觉得悠悠怪可怜,就对她十分溺爱,想要什么只要他们能给的就给她,甚至有时会给她更好的。上了幼儿园后,悠悠显得不怎么合群,总喜欢一个人躲在角落。有人问起父母时,她会躲得更远。爷爷奶奶说悠悠很想父母,时常一个人趴在窗台上,望着远方,说等爸妈回家。
去年年初,父母亲放弃了外地的生意回到了。快入学的悠悠就跟父母住在了一起。不久,妈妈发现悠悠没事时,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很专注地啃着手指甲。妈妈制止后,也没在意。可后来发现她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手指经常被啃得血淋淋的,指甲变得短而参差不齐,指甲边缘的皮肤变样。妈妈便对她大声斥责甚至责打,但一点用都没有。有一次,妈妈把悠悠的手捆起来,最后她挣脱了绳子,还是咬起指甲来。
做沙盘游戏,走进孩子的内心
妈妈打听到孩子缺锌或其他的维生素,可能会出现咬指甲的情况。于是,妈妈带她去了医院。医生开了一些营养药物。悠悠吃过后,情况有点好转,可没过多久还是恢复到从前。后来,悠悠做了微量元素检测,结果都正常,妈妈束手无策了。一次妈妈看到电视里的心理访谈节目,察觉孩子是不是也得了心理病,就带着孩子到了医院心理科。
心理咨询师在跟悠悠的访谈中发现她几乎不说话,坐在椅子上啃着指甲。为了转移悠悠的注意力,于是引导她玩起了沙盘游戏。这是用沙、沙盘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来进行心理治疗与心理辅导的一种方法。
悠悠的沙盘摆设上到处都是危机四伏:警惕的小鹿、看不见的沼泽,显示着悠悠的内心有极大的焦虑与不安。第一次的沙盘治疗后,悠悠面对心理咨询师显得放松了很多,也愿意继续来“玩”了。几次沙盘治疗后,悠悠与心理咨询师熟起来。她说:“小鹿如果犯错的话,就会掉进沼泽,沼泽是很危险的,也很恐怖。”顺着悠悠的话题,心理咨询师开始引导她对沙盘摆设进行调整,意图通过调整释放她心里的焦虑和不安感。
多次心理咨询后,父母反映悠悠的情况好转,咬手指的现象少了,笑容也多了。
妈妈追求完美,孩子受累
接下来的治疗中,咨询师邀请了父母。咨询中,妈妈说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凡事都追求尽善尽美。从外地回来之前,就想好要让孩子更加优秀。一回来,妈妈就给她制订了满满的日程安排表,包括参加各类兴趣班。悠悠刚入小学,本来就面临学校适应问题,加上妈妈严厉的要求,焦虑越发严重。吃饭必须坐端正、手拿碗、不发出声,作业本上的字迹要漂亮,穿衣服一定要保持整洁……悠悠的方方面面,妈妈都要求完美。如果做不好妈妈就会罚,罚抄词语、罚面壁……半年多的相处中,妈妈最关注的就是悠悠是否是个“完美”的孩子。
开始时,悠悠还配合,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与此同时咬手指的坏习惯也出来了。妈妈想通过打骂来矫正坏习惯,可是越打情况越糟,越打她越沉默。
从咨询开始到结束,爸爸安静地坐在一旁,似乎这件事跟自己没多大关系。临近最后才说了一番话:“我让你不要这么严格,我一个人受就够了,还要逼孩子!”接着父母亲就开始争吵,妈妈说教孩子不容易,可爸爸对于孩子的教育根本就不上心。
心理咨询师告诉他们,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其根源在于小时候父母和孩子过早地分开生活。因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与父母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如果父母(尤其是母亲)与孩子相处时间太少,使亲子间没有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孩子长大后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
改变沟通模式,纠正孩子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师通过家庭治疗了解家庭互动方式:母亲擅长指责方式,不仅指责别人也指责自己,这让夫妻关系渐行渐远。父亲采取的方式是逃避——逃避指责、逃避责任。女儿面对指责的母亲、缺席的父亲,采取了“咬手指”的方式躲避内在的不安。心理咨询师引导父母清楚地看到家庭的问题。这位“缺席”的父亲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不是,主动要求加入到教育孩子的行列中。咨询中,妈妈的感悟最深:从小到大她都被教育要严格要求自己,她自然而然地也严格要求丈夫及孩子,以后她将改变自己,用爱和包容与家人相处。家庭的互动慢慢地开始,有更多的爱流动起来。
随着咨询深入,整个家庭有了极大的改变,悠悠的脸上也有了笑容。妈妈在心理咨询中学习了新的教育方式,父亲也慢慢地融入了家庭。三个月后,咨询结束,悠悠咬手指的习惯消失,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通讯电缆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docx
- 国网公司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新版.docx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议论文、小说、古诗词、修辞手法等答题规范)课件.pptx
- 1.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申报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doc VIP
- 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方案.docx VIP
-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5版全套PPT课件-人大董克用.pptx VIP
- 2025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加油站岗位工作人员安全知识考试题(含答案).pdf
- 【校本课程教材】物理学史教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