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1)同步测试:4.10赤壁赋Word版含]解剖.doc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1)同步测试:4.10赤壁赋Word版含]解剖.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 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桂棹(zhào)兮兰桨 酾(shī)酒临江 C.驾一叶之扁(piān)舟 泥淖(nào)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cánɡ)也 倚歌而和(hé)之 【解析】 D项,藏,读zàng;和,读hè。 【答案】 D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纵一苇之所如   如:动词,到……去 B.倚歌而和之 歌:动词,唱 C.举酒属客 属:劝酒 D.击空明兮溯流光 溯:逆流而行 【解析】 B项,歌,名词,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答案】 B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哀吾生之须臾 惟江上之清风 B.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相与枕藉乎舟中 C.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肴核既尽 不知东方之既白 【解析】 D项,副词,已经。A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B项,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介词,相当于“于”。C项,介词,从/介词,表被动。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一样的一项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舞幽壑之潜蛟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羡长江之无穷 【解析】 题干中的语句是“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于赤壁之下”是“泛舟游”的状语,应该放到“泛舟游”的前面,而语句放到了动词谓语的后面。A项,也是介宾短语(“于东山之上”)后置。B项,正常语序。C项,被动句。D项,宾语后置。 【答案】 A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清风徐来,____________。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 (2)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 (3)其声呜呜然,________,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4)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5)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水波不兴 歌窈窕之章 (2)凌万顷之茫然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3)如怨如慕 舞幽壑之潜蛟 (4)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5)挟飞仙以遨游 托遗响于悲风 二、课内阅读 阅读《赤壁赋》,完成6~9题。 ★6.(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3题)下列加点的词语,词类活用现象是名词作动词的一项是(  ) A.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B.羽化而登仙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D.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解析】 A项,虚,空。B项,仙,神仙。C项,客,客人。D项,下,名词作动词,攻占。 【答案】 D 7.下列文学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农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解析】 C项,唐宋八大家中没有司马光,应是曾巩。 【答案】 C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和泛舟大江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吹奏洞箫引起主客间的一场问答,文章重点便转移到人与社会在态度问题的论辩上。 B.文章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 C.文章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可以看作诗人对朝廷的挑战。 D.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刻的情感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 【解析】 C项,不是向朝廷挑战,是向自己的政敌说明自己的心胸开阔。 【答案】 C 9.把下列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2)大

文档评论(0)

妈妈王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