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竞优评析的中部六省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张宏,吴传真,杨黎
(安徽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0)
摘要:中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对国家创新体系建成有重要作用,采用竞优评析理论,确定充分反映个体优势特征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代理评价和民主代理评价,获得结果科学性更高。分析发现,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优势特征。总体上,山西江西创新能力较弱,湖北湖南则居于领先地位。最后,提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竞优理论;个体优势特征;代理评价;中部地区;创新能力
中途分类号:C935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middle area based on Evaluation Theory of Conforming to Natural Rule
ZHANG Hong, WU Chuan-zhen, YANG L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232000, China)
Abstract: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RIC) of Middle Are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at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This paper determines weights of individual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by the evaluating theory of conforming to natural rule, then implements individual agent assessment and democratic agent assessment were. The result shows that every province possesses its own advantageous features, and Shanxi, Jiangxi perform poor while Hubei, Hu'nan perform well in RIC.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f improving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are proposed in the last part,
Key words: evaluating theory of conforming to natural rule, individual advantage, proxy evaluation, middle area, RIC
0引言
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的不竭源泉,对提升国家竞争力,施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终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重要意义。其中,中部地区创新表现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可提供解决“结构转型困难,发展速度放缓”,实现东中西优势互补的有效途径,最终完成中部崛起,并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战略支点作用。
Cooke(1992)最先提出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1],Stefan Kuhimann(2004)通过分析对欧洲部分国家创新政策,提出配合其有效实施的途径[2]。Schiuma(2008)发现区域创新能力在区域发展中起着基础而又至关重要的作用[3]。同时,国内专家学者用多种方法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其与其他宏观指标间关系进行研究。任胜刚(2007),王业(2012)用因子分析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4,5],刘明广(2013)通过结构方程解释各影响因子间的相互作用[6]。此外还包括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分析和DEA分析等,不逐一列举。
研究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对中部六省创新能力独立分析研究的文献较少,且缺乏对个体自身优秀特质关注。而竞优评析理论[7]在挖掘个体优势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代理评价方法,站在最有利于评价个体本身的角度进行加权,评价结果客观,接受性强,从而为个体调整提供参考、方向和技术支持。
1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国际上多采用专利授权数、新产品开发和销售额作为创新能力指标,国内权威《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将之分解为知识创造、知识流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环境和技术创新经济效益五个部分。通过研读大量参考文献,发现王海龙(2012)刘明广(2013)的指标体系[8,6]较为系统全面,同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对其进行部分调整,以区域创新能力为目标层,构建我国中部地区创新能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