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一般护理(二)
三、用药护理
(一)中医给药法
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最常用的一种手段,中药用药护理也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护理人员能否正确掌握和使用给药途径和方法,将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和治疗的效果
由于药物的性能不同以及临床上的要求各异,因此有各种不同形式的制剂。传统的称谓常把中药剂型称为“汤、丸、散、膏、丹”,随着祖国医学和现代制药工业的发展,各种新的剂型不断出现。
汤剂 :药物配成方剂,加水煎煮成汤液,去渣取汁饮服
散剂:将单味药或多味药物研成细粉混匀而成,可内服,外用。
丸剂:将药物研成极细末,以炼蜜、水或米糊、酒、醋、药汁等为赋型剂而制成的圆粒状固体剂型。
膏剂:内服膏剂:将药物反复煎熬,去渣取汁,再用微火浓缩,加冰糖或蜂蜜收膏制成
外用膏剂:将药物放入麻油、菜油等植物油煎熬,去渣后加入黄丹、白膏等收膏制成
其他剂型:丹剂、酒剂、茶剂、锭剂、冲剂、片剂、滴丸剂、膜剂、软胶囊、气雾剂、中药袋泡剂
(二)中药汤剂的煎煮法
正确的煎药法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李时珍:“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徐大椿:“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于此。”
1.煎药用具:
以砂锅、瓷罐为佳,禁忌铁锅、铝锅、铜锅。
2.煎药用水:
水质:古人常用流水、雨水、井水,现多用饮用水,忌用开水煎药。
水量:一般第一煎加水至淹过药面3-4cm,第二煎加水至淹过药面2-3cm.
泡药:宜用凉水泡药,一般,花叶草浸泡20-3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浸泡60分钟,复方药方浸泡30-60分钟。
3.煎药火候、时间:
原则:“先武后文”,煎药开始用武火(即大火),至水沸后再改用文火(即小火),并保持在微沸状态,以利于减慢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煎药时间: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
4.煎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先煎:为了增加药物的有效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
后下:为了减少芳香类药物挥发药效,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
包煎:为防止煎后药液浑浊及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粉末类、含绒毛类药物需用纱布包好,再放入锅内与其他药物同煎。
另煎:某些贵重的药物,为了保存其有效成分,尽量减少损耗,将其切成小片,单味煎煮2-3小时,煎好后,单独服用或兑入汤药中同服。
烊化:胶质类或黏性大且易溶的药物,如与其他药物同煎则易粘锅煮糊,且附着其他药物,影响药效,应单独加温溶化或置于刚煎好的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
冲服:某些贵重或质地坚实、难以煎出有效成分的药物,可用水磨汁或锉成细粉调服。
打碎:某些壳类及果仁类药打碎以后才能煎出有效成分。
泡服:某些易出味、挥发性强的药物,不宜煎煮,宜采用泡服。将药物放入刚煎煮好药液中泡服。
5.机器煎药: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煎药方法,根据处方将各药混合装入以特殊布料制成的煎药袋内,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加入适量水,将水和浸泡好的中药连袋投入煎药机内调节温度和时间,当温度和时间达到设定的标准时,中药即煎好,机器自动停止加温。药汁可直接进入包装机,被灌注到耐高温的密闭塑料袋内。
(三)用药方法
中医用药根据病变的性质、病变的部位和药物的性质,分内服法和外治法两种。
(一)内服法 1.服药时间 :《神农本草经》指出:“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1)饭后服:一般药,宜进食后半小时服用,消食导滞药、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用。
(2)饭前服:滋补药、开胃药,应饭前服,驱虫、攻下、逐水药宜清晨空腹服。
(3)随时服:急性病者可随时多次给药,解表发汗药可随时服用。
(4)睡前服:安神药、润肠通便药,宜睡前服。
(5)定时服:调经药,宜在行经前数日开始服用,来月经后停服,平喘药在发作前服用。
2.给药剂量:
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1剂,每剂药物一般煎2~3次,分头煎和二煎,有些滋补药也可以煎3次。可将头煎、二煎药汁混合后“分服”,也可将两次所煎药汁“顿服”、分数次服等,需要视病情不同而分别对待。 3.服药温度:
温服:将煎好的汤剂放温后服用,或将中成药用温开水、酒、药汁等液体送服的方法。
热服:将煎好的汤剂趁热服下或将中成药用热开水送服的方法。
凉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凉后服用或将中成药用凉开水送服的方法。
(二)外用法:
外用法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某部或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膏药 油膏 箍围药
掺药 洗剂 酊剂
3.其他用药
(1)超声雾化吸入法 电能 (超声波声能 ( 透声膜 ( 破坏药的张力和惯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