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1.古代中国思想上起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 2.科技成就:古代中国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文学与艺术成就:从先秦到明清,古代中国文学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发展演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是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是戏曲艺术的瑰宝,成为我们的国粹。 [专题主线] 1.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 (1)先秦诸子百家思想观点 ①儒家推崇“人治”,提倡“礼治”或“德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②法家提倡“法治”,崇尚“以法治国”,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规律总结] ③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秦汉以后统治者的休养生息政策正是这种治国思想的体现。 (2)演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思想在不同时期分别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家的思想主张,被采纳的程度虽有所不同,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取众家之长、弃各自之短,逐步形成了德法兼用、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 2.社会环境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发展的影响 (1)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强调“大一统”,君主专制不断发展并强化,阻碍科技发展创新。 (2)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与农业有关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较多。 (3)思想上,儒家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特别是北宋以后,宋明理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4)政策上,几乎所有的封建统治者都实行文化专制等,影响中国传统科技的理论性总结。 3.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原因 (1)趋势: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 (2)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 【精要点拨】 儒学思想经历了春秋晚期形成、战国时期发展、西汉正统地位确立、宋明儒学(理学)成熟与转型、明清儒学焕发新生机等四个历史阶段,反映了中国古代治国思想从百家争鸣的纷争阶段发展到思想“大一统”阶段;宋明时期儒学思想逐渐呈现世俗化、普及化的特点;明清时期进步思想的出现,冲击了儒学思想,但儒学地位并未动摇,仍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统治思想。 [命题动向] 角度一 儒家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大一统”的发展演变 【考题例证9】 (2014·江苏单科,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解析 据题干,原始儒学中的“民贵君轻”体现了民本思想,而董仲舒“屈民以伸君”的主张,说明君的地位大于民的地位,不再是“以民为本”,故选B项。董仲舒并未继承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故A项错误;题干话题并没有涉及到仁爱思想,故C项错误;董仲舒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德治”并没有摒弃,关于“德治”的主张在题中也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答案 B 【精要点拨】 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是适应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具有注重实用性、应用性的特点。四大发明、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和医学等传统科技长期受到政府的重视,成就辉煌;文学艺术从先秦到清代,不同历史时期均有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出现了不同的文学流派,逐渐走向通俗化、平民化;古代书画、戏曲艺术多姿多彩,是某一历史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古代科技、文学绘画、戏曲艺术等成就辉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角度二 辉煌璀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考题例证10】 (2015·江苏单科,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解析 西汉司马相如是汉赋的代表人物,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与“武帝时”相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表明为统治者服务,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时,已改变道家的无为思想,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赋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主题评说】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pdf VIP
- 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介绍.ppt VIP
- 《大学美育》教案 第13课 光影流转的传奇 影视之美(二).docx VIP
- 小学生3500个常用汉字归类(带拼音).pdf VIP
- 《大学美育》教案 第12课 光影流转的传奇 影视之美(一).docx VIP
- 《大学美育》教案 第11课 五彩缤纷的世界:绘画之美(二).docx VIP
- Dahua大华以太网交换机(桌面式管理型)_WEB使用说明书_V1.0.0.pdf
- 党校中级考试资料.docx VIP
- (2025秋新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 智能体@AEI:Agentic Al,开启企业融合智简运维新范式.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