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猴面包树之外的马达加斯加
高原小城安其拉贝
安其拉贝(Antsirabe)是马达加斯加海拔最高的城市,街上穿梭着色彩艳丽的人力车“pousse-pousse”,车夫的背影是风景的一部分,坐上车子,短短十几分钟里,你会觉得好像了解了这个城市很多很多……
我们的马达加斯加之旅从岛上的第三大城市安其拉贝开始。在当地炽烈的阳光下,市中心的街区如同欧洲小镇般宁静优雅。随处可见20世纪风格的法式建筑:旅馆、邮局、教堂或者是市政办公厅,这些略显陈旧的殖民建筑物仿佛仍留在时光深处,无论是残损或者保存完好,都展现着殖民时代对这个国家的深远影响。
路边青春靓丽的啤酒推销女郎流露着地道的法式风情;街角的那家“花宫”旅馆更让人想到巴黎左岸著名的“花神”咖啡店。马达加斯加自1896年沦为法属殖民地,到1960年独立;经过大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法国文化在这个非洲最大岛国留下了无所不在的印记。无论是社会制度、教育体系、语言,还是建筑与艺术,西方文化的输入,令包括安其拉贝在内的很多城市开始了全然不同以往的生活,也改变了马岛的风貌。
我住的温泉酒店Hotel des Thermes也是个老古董了,于1896年建成使用,在法国殖民时期曾一度成为执政官的行宫,也是当年法国殖民者举办重要活动的场所。几十年前冠盖云集的聚会情景已成追忆,今天只留下这栋气势不凡的建筑。
漫步在街头,街上人不多,我注意到没有一辆公车,原来这座城市竟然没有公共交通,而在大街上穿梭最多的是一种类似黄包车的人力车辆,车身一如马岛建筑般艳丽,法文名“pousse-pousse”,英文就是“push-push”,中文翻译过来倒也形象:推推。甚至还有骑马者,经过我身边时问是否需要。我微笑着摆摆手,坐上了人力车,看着法式阁楼和尖顶教堂从身边一一掠过,细细品味这座法式风情与本土气息并重的城市。车夫们脚步轻快,不管坐不坐他的车子,都会冲你友好地微笑。因这一笑,本应很辛苦的拉车生涯,倒显得不那么沉重了。这或许就是当地人乐观的天性。
周日,正好是人们前往教堂做礼拜的日子。当地人对大地和宇宙的敬畏,不是以单一方式呈现的。今天的马达加斯加,52%的民众信仰本土宗教,另有41%的人信奉基督教。然而现实则要复杂得多,许多家庭里既有基督徒,也有万物有灵论者。接近中午,人们结束礼拜,从教堂中鱼贯而出,坐上“pousse-pousse”离去,街道上顿时喧哗起来。此时的纷乱嘈杂正暗示着当地本土信仰的根深蒂固,而这种隐藏着的文明暗流,是走马观花的外来者所无从觉察的。
这里也是著名的手工艺品中心。安其拉贝以盛产宝石闻名,除了常见的各种水晶外,产量多品相好的还包括碧玺、刚玉等,只是加工过于粗糙,好好的石头只能做成圆形或者椭圆形,五颜六色地堆在那里,未免有些可惜。
安其拉贝出产宝石,和这里的地质条件有很大关系,自古以来,火山喷发的地质运动形成湖泊与巍峨的山脉,给这个地区带来宝贵的财富,也带来了众多的温泉资源和富含矿物质的优质水源。我听说这附近就有座美丽的Andraikiba湖,那里一直是安其拉贝人休闲度假的日常去处。这个地区还有着一些与众不同的规定:比如住在湖周边的人家不得食用猪肉,也不可以在湖边洗衣。据说守护这个湖的精灵是一位怀孕的漂亮女子,很多年前在这里投湖自尽,她的灵魂便萦绕在湖边,黄昏时分还会在湖畔附近出没、闲坐。 MADAGASCAR
在这里,宗教信仰指导行为准则变得普遍,虔诚的人们反而会释放积极向上的情绪,于是再艰辛的生活也变得简单而幸福起来。 原生态风情画
马达加斯加的旅行,除了在国家公园探寻野生动物的秘密外,镜头下出现最多的景色便是马岛乡村了。这个国家85%的人口为农业人口,具有传统农耕社会典型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特色。
通往安其拉贝的7号国家公路基本都是盘山路,转了两个小时,我感觉五脏六腑都被搅动了起来,于是请司机在路边停车。本想下车透透气,没想到走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旁,背倚着一座雄伟的石头山,景色和东部热带雨林完全不同,中部的高原气候也干燥炙热得多。“这些是旱稻,”向导罗杰走过来,指着那些农作物,“马岛各地因为气候不同,种植的作物也有很大差别,这个地区是马岛主要的农作物产区,当地人的生活算是不错的了。”
1500年前,人类在马岛的历史从掠夺自然资源开始了。刀耕火种,毁林造田,毁林放牧,最终彻底改变了岛屿的面貌。中部高地的变化最大,山地稻米几乎成为这里根深蒂固的粮食作物,也正是为了种植它,大多数山坡地都被烧荒,狐猴和变色龙失去了原有的家园。据说在法国殖民者统治马达加斯加时,他们曾为了减少土地和森林的损失而寻找过控制大火燃烧的方法;为了摆脱对山地稻米的依赖,当地政府还定期引入更多作物。
我注意到山谷的颜色除了绿色,还夹杂着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