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知识精讲 人教四年制.doc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知识精讲 人教四年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知识精讲 人教四年制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二. 教学目标: 1. 衬托、对比写法及柳宗元深切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2. 理解“书非借不能读”的内涵,联系实际,获得启示。 3. 体会对比说理的作用。 4. 体会本文结构缜密,语言生动的特点。 三. 新课讲解: 《捕蛇者说》 (一)字: 1. 以下为本课出现的需要识记的生字,要求能够做到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啮(niè) 腊(xī) 挛(luán) 踠(wǎn) 瘘(lòu) 疠(lì) 嗣(sì) 莅(lì) 蹙(cù ) 殚(dān) 踣(bó) 徙(xǐ) 募(mù) 曩(nǎng) 隳(huī) 恂(xún) 缶(fǒu) 藉(jiè) 悍(hàn) 食(sì) 俟(sì) 2. 通假字,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应了解它的本字,在朗读时,通假字读其本字的读音 非死则徙尔。其中“尔”通“耳”,罢了。 (二)词语: 本课应掌握的文言词语及其意义。 章:花纹。 聚:征集。 莅事:管理政事。 戚:悲伤。 涕:眼泪。 向:假如。 是:这。 齿:年龄。 安敢:怎么敢。 顿踣:(劳累得)跌倒在地上。 隳突:骚扰。 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 食:喂养。 熙熙:快乐的样子。 于是:在这件事上。 嗣:继承者。 毒:怨恨。 俟:等待,文中有希望之意。 走:奔向,趋向。 募:广泛争求。 岁:年。 何如:怎么样呢。 (三)重点语句的翻译: 1.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翻译:可是得到它把它晾干做成药饵。 2.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翻译:开始,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 3. 永之人争奔走焉。 翻译:永州人争先恐后地去做这件事。 4. 言之,貌若甚戚者。 翻译:说这话的时候,样子好像很悲伤。 5. 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翻译: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那么,我从事这个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的赋税不幸更厉害。 6.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翻译: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 7.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翻译:从前与我祖父一同居住的人,现在他们十家中剩不到一家了。 8.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翻译: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四)对课文的理解: 本文的作者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但这场改革仅历时7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邵州刺史,半路又加贬为永州司马,永州是当时相当荒僻,落后的地区,司马是刺史的助手,有职无权,因此,柳宗元即使想能有一点作为也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他在政治上处于困境,实际上是被编管的“人(罪人)”,心情抑郁可想而知。但此时的他仍关心社会问题,常常询问民间疾苦,仍以著文的方式来表达他改革政治的愿望。唐宪宗元和年间,赋敛极重。当时全国税户比玄宗时期少3/4,而兵员却增加1/3,弄得民不堪命。柳宗元在永州亲见此种情形,对百姓疾苦深切同情。《捕蛇者说》就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本文是一篇说。说,是古代文体名,与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内容大多一事一议,即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达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形式上则多为叙议结合,叙为议设,议由叙生,其核心是议。落实到这篇课文上,作者借蒋氏捕蛇一事来表述他对政府向民间征税问题的看法,文章的核心是最后一段,从孔子的一句名言引出全篇主旨,前面四段依次叙述捕蛇的缘起,作者跟蒋氏的对话、蒋氏自陈心曲,都为表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个主旨的。其中文章第四段是全文重点,理解了它,也就理解了全文。 (五)写作特点: 本文写作上有两个突出特点: 1. 衬托。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本质。 2. 对比。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黄生借书说》 (一)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主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选庶吉士,曾任溧水、江浦、江宁等地知县。四年后以父丧为由,辞官归家,定居江宁,在小仓山下筑“随园”,自号随园主人,优游其中近50年。袁枚的思想比较自由解放,他对当时统治学术思想界的汉、宋学派都表示不满,特别反对汉学考据。袁枚认为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