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传播史11.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者“四能” 他在《忏悔录》里提出“四能”: 新闻记者须有四能:(一)脑筋能想(二)腿脚能奔走(三)耳能听(四)手能写。调查研究有种种素养,是谓能想。交游肆应,能深知各方面势力之所存,以时访接,是谓能奔走。闻一知十,闻此知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是谓能听。刻画叙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力求绅士之态度,是谓能写。 中共党员邵飘萍 由李大钊、罗章龙介绍入党,1949年被毛泽东批准为革命烈士,1986年在金华立碑。 信奉“新闻救国”,尝言:“余百无一嗜,惟对新闻事业乃有非常兴趣,愿终生以之。” 1918创办《京报》,自书条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杨椒山)。 世人评价 1923,教育总长汤尔和说:“中国有报纸五十二年,足当新闻外交而无愧者······仅得二人,一为黄远生,一即飘萍。” “飘萍一支笔,抵过十万军。”(冯玉祥) “他也不是没有缺点的,比如追求奢华的生活,讲究排场,客厅陈设之豪华令人吃惊,连香烟都是特制的(上有‘振青’的字样),出入是小汽车,而且是赌场、青楼的常客。他出手阔绰,一掷千金,单靠办报无法应付他的支出,所以接受权贵的‘馈赠’是不能避免的。”(傅国涌) 邵飘萍的遇害与徐志摩的调侃 邵飘萍是被奉系军阀杀害的。消息传出,舆论哗然,各界纷纷表示愤慨和抗议。然而,胡适等“现代评论派”却态度暧昧,邵飘萍遇难的当天,徐志摩甚至以调侃的笔调给胡适写信: 最近的消息,是邵飘萍大主笔归天,方才有人说(蒋)梦麟也躲了。我知道大学几位大领袖早就合伙了在(东)交民巷里住家——暂时不进行他们“打倒帝国主义”的工作。何苦来,这发寒热似的做人! 新闻观 他认为,“报纸的第一要务,在报告读者以最新而又最有兴味、最有关系之各种消息。故构成报纸之最重要原料厥新闻”。 他还认为,用“最新之事实与最有兴味之问题,涵养一般人之趣味,将世人从枯寂冷酷之心境中救出”。 在他看来,记者的素质“品性为第一要素”——“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泰山崩于前、麋鹿兴于左而志不乱”。 毛泽东 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期间,参加新闻学研究会,听过邵飘萍、徐宝璜的课程。 “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 1921年在新民学会发言:“我所愿做的工作:一是教书,一是新闻记者。” 《湘江评论》创刊宣言 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 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的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它的生,逆它的死。如何承受它?如何传播它?如何研究它?如何施行它?这是我们全体湘人最切最要的大问题,即是《湘江》出世最切最要的大任务。 《民众的大联合》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刻不容缓的民众大联合,我们应该积极进行! 1920年,毛泽东在《湖南通俗报》的一次编辑会议上指出:“报纸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态度要明朗,不可含糊。通俗报是向一般群众进行教育的武器,文字必须浅显生动,短小精悍,尤其是要根据事实说话,不要专谈空洞的大道理。” 林白水:“萍水相逢” 原名林獬,1916年以后才以“白水”为笔名。字少泉,“泉”字身手异处即为“白水”。 “萍水相逢百日间”(1928年《自立晚报》标题)。 林白水名言 1904,慈禧太后70寿辰,林白水写下对联,在蔡元培创办的《警钟日报》发表,传诵一时: 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 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湾,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每逢万寿必无疆! 新闻记者应该说人话,不说鬼话;应该说真话,不说假话。 ——林白水 闽中名士 曾经被同乡、在浙江做知县的林伯颖(林徽音的祖父)聘为私塾先生,同时受聘还有林纾,为其子林长民、其侄林觉民等分别讲授新学和旧学。 1899,在福州创办第一所新式学堂——福州蒙学堂,林觉民等多位黄花岗烈士在此求学。 1902年,与蔡元培、章太炎等组织中国教育会 ,创办爱国学社,“表面办理教育,暗中鼓吹革命”,并且常为《苏报》撰写时评。 苏报案后赴日留学——“中国留学外国学新闻学的第一人”。 《中国白话报》(1903) 林白水打破了文言八股起承转合的锁链和绳索,对新闻文体的发展作了许多新的探索。他的新闻作品已具备现代新闻文体(通讯、特写)的基本特征······以浅白的文字报道了那个时代的真相,一方面是国土被占、妇女被奸淫、财富被抢掠、百姓被杀戮;一方面则是统治者继续沉溺于听戏、花酒,照常取乐。在新闻体裁上,他较早采用号外、文摘、时事问答、连续报道、综

文档评论(0)

fpiaovxing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