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灵山 (2006-12-11 18:26:26) 转载▼ 分类: 豫西古刹----灵山寺 地理位置 灵山寺位于宜阳县城关乡西部,背(南)倚灵山,面(北)临洛水,东、北、西三面为灵山行政村所环抱,西与灵山自然村相连,东与西营自然村为邻,东距县城十五华里,寺前悬崖之下有宜(阳)故(县)公路由东而西穿过,交通比较方便。 ? ? ? ? ? ? ? 灵山风光 灵山位于宜阳县城西十五华里的洛河南岸,为熊耳山余脉,海拔五百米,地处东经112°6′,北纬34°30′,面积为七点五平方公里。山为青石质,山表翠柏满山坡,丛林森然。 灵山之名,是因周灵王葬此地而得。此山诸峰耸碧,左右两翼翩翩欲飞。伸颈,饮洛河之流;举目,睇邙山之胜(见《翳然亭记》)。由于山势略如凤凰展翅,苍松翠柏犹如它丰满的羽毛,故又名凤凰山。还有一说是,此山外貌很像古印度的灵鹫山,而灵鹫山是释迦牟尼成佛之后主要说法地之一。佛教传入中国后,信佛成风,以后又在此山北坡建造佛寺。于是借印度灵鹫山之名,而又不使与灵鹫山之名相重复,就把此山叫作灵山。从灵山北面纵观山坡,大体上可分三个层次:下层山脚,河川开阔,烟雾缥缈,色度较淡。上层山顶,层峦叠嶂,鸟柏苍翠,色度较浓。山的最高峰叫凤凰顶,巍然屹立,登高远眺,灵山周围,洛河上下的大好风光尽收眼底。中层山腰,为佛寺古刹,文物景观遍布。左右两侧各有海拔约600米的青山相护。西侧皇帝山,峻峭入云;东侧神峪峰,巍蔚壮观。灵山宛如两山拱抱的一颗璀璨明珠,与邻近山峰相比,苍然独秀。山坡上除千亩鸟柏外,柿树、皂荚树与各种花草,丛生于山腰之间。春天,百花争妍,和风煦煦,花草上的露珠莹光闪闪;夏天,雨后云静无尘埃,烟霞缭绕,气象万千;秋天,红红的柿子挂满枝头,火一样的柿叶,活象一片片朝霞;冬天,雪景银装素裹,千万株鸟柏,亭亭玉立。 灵山外观,景色天成,登临其境,令人神往! ? ? ? ? ? ? ? 寺名由来 灵山寺,亦名凤凰寺、报忠寺。前两个寺名,是因山名而定。山名灵山、凤凰山,当然寺名也就随之而称灵山寺、凤凰寺了。至于报忠寺命名的由来,据明代兵部尚书王邦瑞的《重修灵山报忠寺记》一文所称:远年有老僧掘地,得断碑数寸,题曰报忠。于是灵山寺也就因此而又名报忠寺了。究竟断碑因何而题及报忠寺此名始于何时,都无从查考。 ? ? ? ? ? ? ? ? 历史沿革 灵山寺创建于何时,没有确凿的文字资料可考,据旧县志及碑记所载,乃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年),迄今已经八百余年。但这些记载未说明是创建还是重建。根据司马光(1019-1086)《灵山寺》、《灵山寺流泉》两首诗推断,灵山寺的创建最晚也应在宋真宗年间(998-1022),甚而可能在北宋之前。还有专家学者从寺院殿堂布局和鉴真和尚(688-763)在日本所建寺院殿堂基本相同判断,灵山寺也有可能是唐代建筑。由此看来,灵山寺几乎有上千年的历史。该寺自创建以来,虽然屡有兴废,但金及明、清奠定下来的寺院规模及布局仍未改变。 据寺内碑刻记载,灵山寺登坛传法,始创于憨休老祖,继承衣钵者为宣公、海晏、海山等大师。自清代雍正三年(1752年)至同治十二年(1873年),相继有临济正宗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世传承。自同治十一年儒公禅师圆寂后一度不详,清末,该寺不见记载。 民国八年(1919年)前后,有心空和尚在灵山寺传戒,重兴佛法。建国前,灵山寺由僧尼居住。 一九四七年宜阳县解放,灵山寺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和保护。一九五0年,建立宜阳县文化馆,对灵山寺进行普查与保护。一九七八年河南省、洛阳地区和宜阳县有关部门共拨款九万元,对灵山寺大雄宝殿、中佛殿、山门等主要建筑进行了落架大修。一九八四年八月释绍梵和尚任该寺住持。一九八五年,宜阳县公布灵山寺为本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六年,河南省公布灵山寺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九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灵山寺的文物保护范围。一九九二年二月,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灵山寺由宜阳县文物部门移交县宗教部门领导、由僧人进行管理。现有僧尼十八人(其中尼众三人)。宜阳县文物管理所则对寺院文物保护实行监督和指导。一九九二年八月,国务院宗教局拨款五万元,修缮厢房十三间,并从缅甸迎回四尊玉雕佛像。 刻心刀 2006-12-08 11:24 绍梵老法师简传 绍梵老法师,俗姓田,河南宜阳县韩城桃村人,公元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出生。他世家务农,幼年因家境清寒,读过了几年的私塾后,即随父下田耕作。好在他父亲也曾读过书,在田间地头,能背诵一些名篇绝句,讲给绍梵听,给绍梵不少启发,尤其是一些醒世哲理的诗篇,更给绍梵以思想上的影响。面对日复一日的辛劳工作,并不能改善一家艰困的生活,绍梵渐司世缘,萌生了出家的念头。他的父亲在田间困顿一辈子,实在也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