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书法美学绪论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书法美学 求智慧 立人格 彰才情 参考书目: 1、《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崔尔平选编《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3、崔尔平编《明清书法论文选》,上海书店,1994。 4、华人德主编《历代笔记书论汇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5、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6、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纲》,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7、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黄山书社,1990。 8、陈方既《中国书法美学思想史》,河南美术出版社,2009 绪论 一、中国书法美学的基本特点; 二、中国书法美学的逻辑起点; 三、中国书法美学对精神境界的高度重视; 四、研究中国书法美学的现实意义。 五、中国书法美学的基本内容(理论体系框架) 一、中国书法美学的基本特点 1、研究对象: ①对书法活动进行全面的反省、认识。 包括本体特征 、主要精神资源、创作论、接受论、审美价值类型、审美法则、书体源流及时代审美风格,书法教育,与其他艺术的关系等等。 ②清理并吸收各个历史时期的书法美学思想。 主要是一系列书法审美观念的生成、展开、相互联系、演变、发展。 2、历史材料: ①历代文人、士大夫等撰写的书法史和书论。 ②先秦哲学、佛教对艺术思维和审美精神的塑造; ③古代思想家著作中的相关文艺思想; ④文学、历史领域的诗论、文论、史料等; 对书法活动的认识,以及大量书法审美理念,就是从中提取和概括出来的。 3、与当代书法实践活动的紧密关系 ①各个书家的独特书法实践经验。 ②书法流派及书法潮流 ③书法活动与其他文化的互动关系 ④书法活动的民间性 ⑤书法学科建设 ⑥书法教育及人格培养 4、中国书法美学的主要任务: ①在书法史和书论史的基础上,从更高的理论层面,建立基本的书法美学理论体系,在此框架内可以分别展开各项研究。 ②梳理书法审美价值范畴,进行深入地分析和阐发。 ③对影响书法审美及创造的精神资源进行揭示,赓续人文传统。 ④把书法活动作为历史人文现象进行深入的考察和揭示,强调人艺合一,提升创作群体和接受群体的精神修养和境界水平。 美学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在对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活动以至人的存在状况,进行高屋建瓴的反思,是艺术的哲学。(道进乎技) 书法美学是一般书法史、书论史的哲学, 是对其进行的哲学式反思, 指向对人的精神境界的关怀以及人格的培养。 二、中国书法美学的逻辑起点 1、对自然的体悟以及对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宇宙精神,生命精神,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归宿感、天道,真)。 2、对人性的体悟以及对人格美的追求 (人道,善,高尚) 3、对艺术及审美活动的体悟以及对人艺合一境界的追求(艺道,美,心灵境界的美)。 这些逻辑起点生发于儒、道、释三教,涵盖了中国先哲对宇宙和人自身的深刻认识, 集中了宇宙本体论、人格论、审美观、艺术创造与鉴赏、人品和艺品等各个方面的认识智慧。 中国书法史和书论史中的许多审美理念,都是从这些逻辑起点中演绎出来的, 它们之间的联系,犹如血脉一样贯通而生生不息。 中国书法美学最根本的范畴是以哲学理念出现的。 例如老子的“道”、“玄妙”、“自然”、“有无”、“淡”、“素朴”、“拙”等范畴;《易传》的“观物取象”; 庄子的“心斋”、“坐忘”、道进乎技; 《论语》的“文质”;“尽善尽美”; 《大学》《中庸》的“正心诚意”; 《孟子》的“养气”;“美、大、圣、神” 禅宗的“妙悟”和“境界”等等。 这些认识方式和认识结果,构成了先验的思维方式和体验方式,对于书法美学的建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先验”(transcendental)一词,借用于康德哲学。 康德认为,要想获得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既依赖于客观的经验材料,更依赖于主观的先天形式(先天综合判断,智慧)。 这种主观的先天形式相对于客观的经验材料,具有一种逻辑的先验性。(前理解和思维准备) 康德还认为,经验材料如果缺乏先天的主观形式的组织和构造, 就无法形成知识的普遍和必然性。 同样,先天的主观形式缺乏经验材料的源泉,就会陷入抽象空洞。 先哲们形成的思维方式和理念架构, 类似于康德所说的先天主观形式, 它们不断与后来的审美经验相结合, 转化和发展为某种特殊的具体的美学形态。 构成了源远流长的书法美学史。 徐复观在评述老庄哲学时有一段很好的说明: “老子乃至庄子,在他们思想起步的地方,根本没有艺术的意欲,更不曾以某种具体艺术作为他们的追求对象。 但是……从他们由修养的工天所到达的人生境界去看,则他们所用的工夫,乃是一个伟大艺术家的修养工夫; 他们由工夫所达到的人生境界,本无心于艺术,却不期然而然地会归于今日之所谓艺术精神之上 。” 儒道释的思想逻辑起点,为中国书法美学史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大体框架和基本

文档评论(0)

ddf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