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理论体系.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播学理论体系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一、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独创物。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事物。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承学习来继承的。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符号的基本功能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语言的基本特征1)语言是静态的,现实是动态的。 2)语言是有限的,现实是无限的。 3)语言是抽象的,现实是具体的。 非语言符号1.非语言符号的类型 第一类是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如声音的高低、大小、速度和快慢,文字的字体、大小、粗细、工整或潦草等等,都是声音语言和文字的伴生物,也称为副语言。体态符号第二类是体态符号。体语是以身体的动作表示“意义”,体语不但能传播信息,并且会影响人际互动。一般来说体语包括动态的动作和静态的姿势。 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第三类非语言符号是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如果说上述两类符号大多还是语言的辅助物,那么第三类符号更具有独立性和能动性。2.非语言传播的功能1)传播态度与情绪 2)辅助语言传播 3)代替语言。什么是意义 所谓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意义本是抽象无形的,但可以通过语言以及其他符号得到表达和传递,因此符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态。 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象征性互动理论象征性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的创始人是20世纪初的美国心理学家G.H米德,60H.G.布鲁默、T.西布塔尼、R.H.特纳等美国学者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象征性互动理论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作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 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由于象征符和意义是一个统一体,所以有的学者将象征性社会互动称为符号互动(也称为“意义互动”)。 象征性社会互动,首先是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被交流的意义,对传播者而言,是他发出的符号赋予的涵义和对符号可能引起的反应的预想(意图);对受者而言,是他对接收的符号的理解、解释和反应。因此,传播的意义,在本质上只有通过交换才能成立,才能产生社会互动的效应 意义的交换有一个前提,就是交换的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共同的意义空间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的理解,二是大体一致回接近的社会经验和文化背景。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每个社会成员的意义空间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意义的交换或互动只能通过共通的部分来进行。这个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图中A表示了传播者的意义空间,B表示受传播者的意义空间,AB就表示双方共有的意义空间,也就是AB重合的这一部分就是传播者和受传播者两者之间有共同的意义空间。A、B不可能完全重合,但双方的意义交换只能通过重合的部分进行;随着意义交换的持续,AB则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实际上我们在人际交流也好或者是别的传播活动也好我们都是期待着交流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能够扩大。 因此我们说,作为社会互动过程的传播,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扩大传播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加深双方的了解和相互理解。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自我是“主我”(I)与“客我”(Me)的统一。主我是个人的主体意识,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客我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的体现。“主我”是形式,“客我”是内容,“客我”促使“主我”发生新变化,“主我”反过来改变“客我”,二者通过有意义的象征符在不断的互动中形成自我。 自我的形成是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即个人适应社会的过程,但形成后的自我反过来也会积极地作用与社会。因此,个人必须适应社会;同时自我又是社会创造的主体,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制约关系。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selfinteraction) ①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在把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在此过程中,人能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和传播,并能对自己采取行动,即能自我互动。 这种互动本质上是与他人社会互动的内在化,即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应。人内传播过程中,个人会沿着自己的立场或行为方向对他人期待的意义进行能动的理解、解释、选择、修改、加工,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组合。这样,他人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