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信息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 息 技 术 教 案 六年级上 史 亮 第1课 走进计算机 预设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硬件组成及基本功能;了解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及各设备的作用。 2. 情感目标: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迅速,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预设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内部主要硬件功能。 预设教学难点:了解计算机的工作流程。 教学准备:在学习网站上设立好计算机工作流程研究主题;准备一些计算机硬件补充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预设教学流程: 一、引入课堂: 现在,我们先认识一下电脑外表的各个部分,再来了解电脑中的关键部件。 二、外貌 1.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 利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各种各样的电脑部件 2.音响、软盘、硬盘、光盘、打印机 软盘、硬盘、光盘都是外存储器,都能存储信息。 打印机能将你写的日记、画的小鸟和制作的电子贺卡印出来。教师展示三种类型的打印机:针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 3.其它 除了上面的设备,还有许多功能新奇的设备 扫描仪可像复印机一样,将文章或图片复制到电脑中。 语音输入装置会快速地把你讲的话转换成文字。 手写输入装置可以帮你将手写的汉字输入电脑。 三、关键部件 电脑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 硬件就像人的身体,是看得见,措得着的设备。 软件好象人的大脑中的思想、知识和学问,是看不见的程序和数据。 认识计算机的心脏:中央处理器:简你CPU主要完成电脑中的信息处理和指挥协调其他部件的工作。人们把它看作电脑的心脏。 存储器(MEMORY)是电脑的记忆细胞,电脑就是用它来存取信息的。分为内存和外存。 练习: 1.教师所指电脑硬件的名称: 2.中央处理器主要完成工作。 3.把信息存入存储器,这是指把信息,从存储器取出信息,则是指信息。 教学反思: 第2课 未来的计算机 预设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发展简史,感性地认识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2. 能力目标:掌握不同软件之间内容的复制。 3. 情感目标:通过设计未来的计算机,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预设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畅想、设计未来的计算机。(一)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这台计算机总共使用了18000多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重量达30多吨,占地180平方米,耗电15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钟5000次。   虽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十分庞大,性能也不是很高,但是它却奠定了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二)计算机的发展   自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电子计算机以异常迅猛的速度发展。电子计算机从诞生到现在大致上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中央处理机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64年,这一代计算机仍然以存储器为中心,机种多样化、系列化,外部设备不断增加、功能不断扩大,软件的功能进一步完善,除了用于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外,已经可以处理图像、文字等资料。   第四代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71年,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众多方面。因为有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可以集成在一块或几块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   虽然我国计算机事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56年我国开始规划电子计算机研制工作;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和北京有线电厂着手进行;1958年8月1日成功地研制出了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即DJS-1型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共计用了4200个电子管、4000个晶体二极管,运算速度为1万次每秒。此后,在我国计算机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下,计算机事业发展迅速,1964年运算速度为5万次每秒的晶体管计算机正式投入运行;1973年以集成电路为主要元器件的150型和665型计算机相继研制成功;1983年2月,运算速度为1亿次每秒的银河-I巨型计算机由中国国防科学大学在长沙研制成功;1992年11月,运算速度为10亿次每秒的银河-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97年11月,运算速度为100亿次每秒的银河-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

文档评论(0)

sunhao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