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千遍不厌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你千遍不厌倦”   一本书,如果你既爱过,又恨过,既炫耀过,又痛骂过,那她注定要成为你生命中挥之不去的一部分。对我来说,任钟印主编的《世界教育名著通览》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20年来,她一直陪伴我左右,成为常读常新的一本书,套用一句流行的歌词,“读你千遍不厌倦”。说起与这本书的故事,还真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一见钟情”是结缘的序曲。1994年隆冬,我还是大巴山深处一所名叫太兴的村小学校长,一个偶然的机会出差到了万县(现在的万州区),走进了高笋塘新华书店。那天,天空稀稀疏疏飘着似雪的雨花,书店里看书的人很少,一本A4大小、约莫五六寸厚的大书伫立在高高的书架上,深蓝色的“外衣”上绣着八个洁白而娟秀的汉字――世界教育名著通览,其鹤立鸡群的优雅姿态,就像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天仙美少女吸引了我。我踮起脚尖把书取了下来,色诺芬、埃索克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88位世界著名教育家的名字犹如星星一样,映入我的眼帘,闪烁诱人的光芒。翻看了一篇篇教育名著的目录后,“一定要买下”,我这样想着。可当我下意识地翻到了书的最后一页时,傻眼了,“395.8万字、160元”两个数字震住了我。这可要花掉我差不多3个月的工资!我犹豫起来,不自觉地把书放回书架,但过了一会儿又忍不住取了回来。如此这般三四次,磨蹭了半个小时,最终一咬牙,放弃了给孩子购买衣服的计划,才把书买走。出新华书店门口时,那位颇为丰韵的女营业员把我上下打量了一番,有一种“鲜花插在牛粪上”了的不屑,至今,那眼神还斜斜地挂在我的脑海里。   “顶礼膜拜”是结缘的第二部曲。作为一位身居穷乡僻壤的村小教师,我还从来没有读到这么多世界教育名家的作品,买下《世界教育名著通览》甚是兴奋,回程近十个小时的汽车颠簸,我一直把书捧在手里,看看,想想,又看看,又想想,算是过了一把“读书瘾”。夜很深了,才回到坐落在山坳的校园里,可一点睡意也没有,斜躺在床头,捧着书又读了起来,直到鸡鸣时分。接下来的两三年间,读这本书成为我每天必修的功课,时而默默品读,时而大声朗诵,时而勾画圈点,时而延伸联想。记得有那么两三次,晨起读书,边朗诵边烧饭,半锅水被烧干了,锅底被烧穿了,竟浑然不知,隔壁的同事闻到异味敲门提醒才如梦初醒。那段时光,这本书就是我的女神。我不但读,还坚持写读书笔记,宣讲教育名家的思想,真可谓“言必称希腊”。记得当时还利用自己校长的身份,专门开辟了“村小教师读书会”,第一个站出来讲《世界教育名著通览》,一时间,夸美纽斯的观点,赫尔巴特的言论,杜威的思想……成为乡村学校最热门的话题。   “携手同行”是结缘的第三部曲。1997年,我结束了10年的村校教育生涯,被调到县城学校当校长。《世界教育名著通览》一书自然也随着我一起“进城”了。如何把刘伯承元帅母校办好?如何让世界教育名家的思想在贫困县生根开花?如何从一个“读者”走向一个“行者”?我再次一头扎进这本书里。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和赞可夫的“一般发展性教学理论”深深地启发了我。于是,我立志办一所“学习最优化学校”,基于学生最优化的学习来全方位改造学校教育,力图把世界教育名家的好思想都一股脑儿融进学校教育之中。阅读,实践,再阅读,再实践,是这个时期我推进学校教育改革的基本行为模式。此时的《世界教育名著通览》就像我的新婚伴侣,陪着我一同“打天下”。几年下来,学习最优化学校的建设初见成效,不仅出版了专著《新技术时代的学习与最优化》,其成果还获得了重庆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反目成仇”是结缘的第四部曲。当初真没有想到与《世界教育名著通览》结缘也有“七年之痒”,也有闹别扭的时候。2001年,覆盖全国的新课程改革开始了,我从县城调到了重庆这座大都市工作。回过头来看自己从乡村到县城,从县城到大都市所亲历的教育改革和研究实践,猛然间,我感觉到《世界教育名著通览》似乎苍老了,渐失光芒,不能生搬硬套书中的理论解决中国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再读这本书的时候,便多了一份冷峻,多了一份省思,多了一份批判,甚至是“刻薄”,先后对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杜威等一大批教育家的观点提出尖锐性质疑,写成批判性论文在《外国教育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并且,有机会到全国各地讲课的时候,也自觉不自觉地要对那些著名教育家“骂”几句,似乎和这些教育家的缘分已尽,非得分道扬镳、各奔东西不可。   “和解如初”是结缘的第五部曲。2007年,我走上了教育行政工作岗位,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生态,我真正了解了什么叫时代的局限,什么叫发展的阶段,什么叫多元的视角,什么叫真正的创新,于是重新捧起了《世界教育名著通览》一书,开始了新一轮的阅读,尝试着把这本书放到人类历史的宏大时空来审视。这一轮的阅读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边读《全球通史》《西方教育史》,一边读《世界教育名著通览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