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发酵过程控制.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酵终点的判断 发酵类型的不同,要求达到的目标也不同,因而对发酵终点的判断标准也应有所不同.对原材料与发酵成本占整个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的发酵品种,主要追求提高产率,得率和发酵系数.如下游提炼成本占主要部分和产品价值高,则除了高产率和发酵系数外,还要求高的产物浓度. 种子包括进罐前菌种室阶段出问题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不彻底 设备上特别是空气除菌不彻底和过程控制操作上的疏漏 (2)溶解氧控制作为发酵中间控制的手段之一 控制原理 发酵过程中, 糖量↑→ x ↑, QO2 ↑ → γ ↑ → CL↓ 糖量 ↓ → QO2 ↓ → γ ↓ → CL ↑ 补糖使CL下降,而CL回升的快慢取决于供氧效率。 对于一个具体的发酵,存在一个最适氧浓度(Cm)水平,补糖速率应与其相适应。 ,加大补糖速率 ,减小补糖速率 实现用溶解氧水平控制补料速率 补糖速率控制在正好使生产菌处于所谓“半饥饿状态”,使其仅能维持正常的生长代谢,即把更多的糖用于产物合成,并永远不超过罐设计时的KLa水平所能提供的最大供氧速率。 控制原则 (2)溶氧控制作为发酵中间控制的手段之一 控制方法 溶氧和补糖控制系统 溶氧和pH控制的系统 (2)溶氧控制作为发酵中间控制的手段之一 (3)溶解氧控制的工艺方法:从供氧、需氧两方面考虑 供氧方面: 提高氧分压(氧分含量),即 ,提高供氧能力 改变搅拌转速:通过改变KLa来提高供氧能力 通气速率Ws ↑:Ws增加有上限,引起“过载”、泡沫 提高罐压: ,但同时会增加CO2的溶解度,影响pH及可能会影响菌的代谢,另外还会增加对设备的强度要求。 改变发酵液理化性质(σ, ,Ii) 加消泡剂,补加无菌水,改变培养基成分→改变KL 改变温度: 提高推动力(C*-CL) (3)溶解氧控制的工艺方法(续) 耗氧方面 限制性基质的流加控制(补料控制):在OTR一定情况下,控制基质浓度→限制μ、x→ 限制γ →控制溶解氧 (六)CO2和呼吸商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1. 定义 2. 发酵过程中CO2释放率的变化 3. CO2对发酵的影响 1. 定义 呼吸商(RQ):指菌体呼吸过程中,CO2释放率和菌的耗 氧速率之比,RQ反映菌的代谢情况。 菌体耗氧速率 OUR,molO2/L·h 菌体CO2释放率CER,molCO2/L·h (1)影响尾气中CO2浓度的因素 通入空气量: 呼吸强度: CO2溶解度: 菌体量: (2)CER变化规律 CO2积累量渐增,与x曲线对应,基本类似S型曲线变化; 当工艺和设备参数一定的情况下,CER与x有比例关系(CER∝菌体生长速率); CO2浓度变化与O2浓度变化成反向同步关系。 ∫[CER]dt,菌体干重的时间曲线 1- [CER]dt;2-菌量 (2)CO2对细胞的作用机制 “麻醉”作用 CO2及HCO3-都会影响细胞膜的结构,使膜的流动性及表面电荷密度发生变化,导致许多基质的跨膜运输受阻,影响了细胞膜的运输效率,使细胞处于“麻醉”状态,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形态发生改变。 (3)CO2对菌体生长及产物形成的影响 CO2↑, 基质分解速率↓,ATP ↓ ,中间产物↓或形态变异导致产量↓ 高浓度CO2抑制作用的独立性: 只要CO2在培养液中浓度过量,即使供氧充足(CLCCr),CO2的抑制作用不能解除,这种负作用在放大过程更明显。 正确评价通气的作用: 供氧: 排废气: 水分及挥发性组分的散失 (2) 基质浓度对产物合成的影响 低浓度限制 低水平诱导 高浓度抑制及分解阻遏作用 e.g.葡萄糖氧化酶发酵:葡萄糖用量从8%降至6%,补入2%氨基乙酸或甘油,使酶活力分别提高26%或6.7%。 谷氨酸发酵(乙醇为碳源):当乙醇浓度为2.5g/L和35g/L时,可延长谷氨酸生产时间,但在更高浓度下,菌体生长受到抑制,谷氨酸产量降低。 泡沫的不利影响 降低了发酵罐的装料系数 增加了菌群的非均一性 增加了染菌机会 大量起泡引起“逃液”,导致产物的损失 泡沫严重时会影响通气搅拌的正常进行 消泡剂的加入将给提取工序带来困难 1. 泡沫的产生及其影响 (1)机械消泡 原理:靠机械力引起强烈振动或者压力变化,促使泡沫破裂,或借机械力将排出气体中的液体加以分离回收。 优缺点 优点:不需引入外来物质,可节省原材料,减少 污染机会,并可减少培养液性质复杂化的程度。 缺点:不如化学消泡迅速可靠,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消耗一定的动力;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引起稳定泡沫的因素 (2)化学消泡 消泡机理

文档评论(0)

fpiaovxing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