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第三章平面设计教材.ppt

  1.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平面线形要素 长直线对人员心里的影响 (1)位于城市附近的道路,作为城市干道的一部分,由于路旁高大建筑和多彩的城市风光,无论路基高低均被纳入视线范围,驾驶员和乘客无直线过长希望驶出的不良反应。 (2)位于乡间平原区的公路,随季节和地区不同,驾乘人员有不同反应。北方的冬季,景色单调,太长的直线使人情绪受到影响。夏天稍许改善一些,但驾驶入员加速行驶希望尽快驶完直线的心理普遍存在。 (3)位于大戈壁、大草原的公路,直线长度可达数十公里,司乘人员极度疲劳,车速超过设计速度很多。但在这种特殊的地形条件下,除了直线别无其他选择,人为设置弯道不但不能改善其单调,反而增加路线长度。 结论 1.直线的最大长度,在城镇及其附近或其他景色有变化的地点大于20V是可以接受的,在景色单调的地点最好控制在20V以内;而在特殊的地理条件下应特殊处理,不作某种限制。 2.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低速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避免追求长直线的错误倾向。 (2)增加驾驶操纵的困难 (二)最小半径的计算 汽车在曲线段上行驶时保持稳定的必要条件是汽车所受横向力被车轮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阻力抵消,若横向力大于摩阻力,则汽车出现横向滑移。因此,在设计时应控制横向力系数μ不能超过摩阻系数φh值。 由此可知,横向力系数μ实际上是受摩阻系数φh约束的,即在不发生横向滑移前提下, μ值不会超过φh值。因此,用φh代替μ值来计算平曲线的最小半径才更符合实际情况。现行《标准》采用摩阻系数φh作为计算平曲线最小半径的指标。即: 《标准及规范》对最小半径的规定 一般最小半径是指各级公路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安全、舒适行车的最小半径。 一般最小半径是在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一方面考虑了汽车在这种曲线上以设计速度或以接近设计速度行驶时,旅客有充分的舒适感;另一方面考虑到在地形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不会过多增加工程量。 当平曲线半径较大时,离心力就小,路面摩阻力足以保证汽车有足够的稳定性,此时可不设超高,而允许设置与直线段相同的双向横坡的路拱形式。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就是指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最小半径。 (四)圆曲线的最小长度 在平面设计中,公路平曲线一般由前后缓和曲线和中间圆曲线三段曲线组成。为便于驾驶操作和行车安全与舒适,汽车在任何一段线形上行驶的时间都不应短于3s,在曲线上行驶里程需要9s;如果中间的圆曲线为零,形成凸型曲线,但凸型曲线是两回旋曲线衔接,对行车不利,只有在受地形条件限制的山嘴或特殊困难情况下方可使用。因此,在平曲线设计时,圆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要有3s行程。 1. 回旋线的参数值A的确定: 回旋线的应用范围: 缓和曲线的曲率变化 2. 回旋线的数学表达式: 当l=0时,?=0。 对l·dl=A2·d?积分得: ?p = y + rcosβ -r P点曲率圆圆心M点的坐标: xm = x – rsinβ ym = r + p P点的弦长: 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的基本组成是: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 (1)几何元素的计算公式: (三)回旋线的相似性 回旋线的曲率是连续变化的,而且其曲率的变化与曲线长度的变化呈线性关系。 可以认为回旋线的形状只有一种,只需改变参数A就能得到不同大小的回旋曲线。 A相当于回旋线的放大系数,回旋线的这种相似性对于简化其几何要素的计算和编制曲线表很有用处。 例题: 已知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α右=15°28′30″,半径R=600m,缓和曲线长度Ls=70m, JD=K2+536.48。 要求:(1)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2)计算曲线上每隔25m整桩号切线支距值。 解:(1)曲线要素计算: (3)计算曲线上每隔25m整桩号的切线支距值: 列表计算曲线25m整桩号:ZH= K2+419.915 K2+425 K2+450 K2+475 K2+500 … 平曲线切线支距计算表 计算切线支距值: (1)LCZ=K2+425(缓和曲线段), ZH=K2+419.915 l=2425-2419.915=5.085 (四)其它形式的缓和曲线 (一)三次抛物线 三次抛物线的方程式: (二)双纽线 双纽线方程式: 回旋曲线、三次抛物线和双纽线线形比较: 回旋曲线、三次抛物线和双纽线在极角较小(5°~6°)时,几乎没有差别。 随着极角的增加,三次抛物线的长度比双纽线的长度增加的较快,而双纽线的长度又比回旋线的长度增加得快些。 回旋线的半径减小得最快,而三次抛物线则减小的最慢。从保证汽车平顺过渡的角度看,三种曲线都可以作为缓和曲线。 此外,也有使用n次(n≥3)抛物线、正弦形曲线、多圆弧曲线作为缓和曲线的。但世界各国使用回旋曲线居多,我国《标准》推荐的

文档评论(0)

ddf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