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第四章纵断面设计教材.ppt

  1. 1、本文档共1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纵断面设计 路线纵断面图构成 第二节 纵 坡 一、最大纵坡 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使用的最大坡度值。 确定最大纵坡的依据: 1.汽车的动力特性:汽车在规定速度下的爬坡能力。 2.道路等级:等级高,行驶速度大,要求坡度阻力尽量小,纵坡就小。 3.自然条件:海拔高程、气候(积雪寒冷等)。 纵坡度大小的优劣: 坡度大:行车困难,上坡速度低,下坡较危险。 山区公路可缩短里程,降低造价。 城市道路最大纵坡约相当于公路按设计速度计的最大纵坡减小1%。 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最大纵坡可增加1%。 位于海拔2000m以上或严寒冰冻地区,四级公路山岭、重丘区的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 对桥上及桥头路线的最大纵坡:小桥与涵洞处纵坡应按路线规定采用;大、中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紧接大、中桥桥头两端的引道纵坡应与桥上纵坡相同。 隧道部分路线纵坡:隧道内纵坡不应大于3%,但独立明洞和短于50m的隧道其纵坡不受此限;紧接隧道洞口的路线纵坡应与隧道内纵坡相同。 在非机动车交通比例较大路段:平原、微丘区一般不大于2%~3%;山岭、重丘区一般不大于4%~5%。 1.高原为什么纵坡要折减? 在高海拔地区,因空气密度下降而使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汽车的驱动力以及空气阻力降低,导致汽车的爬坡能力下降。另外,汽车水箱中的水易于沸腾而破坏冷却系统。 2.《规范》规定:位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值应按表4-3的规定予以折减。折减后若小于4%,则仍采用4%。 五、坡长限制 2.最大坡长限制 六、缓和坡段 七、平均纵坡 1.定义:合成坡度是指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路线纵坡与超高横坡度组合而成的坡度,其方向即流水线方向。 合成坡度的计算公式为: 2.《标准》关于合成坡度的规定 当陡坡与小半径平曲线重合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以采用较小的合成坡度为宜。 特别是下述情况,其合成坡度必须小于8%。 ①在冬季路面有积雪结冰的地区; ②自然横坡较陡峻的傍山路段; ③非汽车交通比率高的路段。 例如:某二级公路,有一平曲线半径为250m,超高横坡为8%,该路段纵坡度为4.8%,则合成坡度为 4.一般情况下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尽量使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降低造价和节省用地。 第三节 竖曲线 一、竖曲线的计算公式 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用一段曲线来缓和,称为竖曲线。设计上采用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 竖曲线外距E: 3.满足视距的要求: 凸形竖曲线:坡顶视线受阻 凹形竖曲线:下穿立交 (二)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视距长度: 凹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应满足两种视距的要求:一是保证夜间行车安全,前灯照明应有足够的距离;二是保证跨线桥下行车有足够的视距。 2.计算设计高程 K5+000.00:位于上半支 横距x1= Lcz – QD = 5000.00 – 4940.00=60m 竖距 K5+100.00:位于下半支 ①按竖曲线终点分界计算: 横距x2= Lcz – QD = 5100.00 – 4940.00=160m 竖距 K5+100.00:位于下半支 ②按变坡点分界计算: 横距x2= ZD – Lcz = 5120.00 – 5100.00 =20m 竖距 作业: 某二级公路一路段有三个变坡点,详细资料如下: 变坡点桩号 设计高程 竖曲线半径 K12+450 172.513 5000 +950 190.013 4000 K13+550 173.513 3000 试计算K12+700~K13+300段50m间隔的整桩号的设计高程值。 第四节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2.视觉分析方法 二、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二)平、纵线形组合的形式 6种平、纵线形组合的优势与不足 (1)型组合往往线形单调、枯燥,行车过程中视景缺乏变化,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频繁超车。 设计时应采用画车道线、设标志、绿化,并与路侧设施配合等方法来调节单调的视觉,增进视线诱导。 (2)型组合具有较好的视距条件,能给驾驶员以动的视觉效果,行车条件较好。 设计时要注意避免采用较短的凹形竖曲线,尤其在两个凹形坚曲线间注意不要插入短的直坡段;在长直线末端不宜插入小半径的凹形竖曲线

文档评论(0)

ddf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