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梅贻琦-大学一解.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一解《大学一解》是梅贻琦在主持西南联大常务工作期间,熬了一夜写出要点、由清华教务长潘光旦先生代拟的文稿,于1941年4月发表于《清华学报》第十三卷第一期。这篇文章最能集中体现清华教育理念之一——通才教育思想。今天中国的大学教育,追溯它的源流,其实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不过大学教育的制度是一回事,大学教育的精神又是另一回事。就制度言,中国教育史中固然看不到有类似的组织,但是就大学教育的精神而言,则文明人类的经验大致相同,彼此相通。文明人类的生活无非两大方面,一个是“己”,一个是“群”,也就是个人与社会。而教育的最大目的,无非是使社会中的“己”与其他个人所构成的“群”各得其所、和谐发展,进一步就是相互扶持,相亲相爱;所以不分中外古今,教育的精神总是相通的。西方的大学教育已有八九百年历史,其目的虽然很少有挑明的,但我们一探究,就可以知道它的本源其实就是希腊的人生哲学,而希腊人生哲学的精髓,无非就是“认识你自己” (Know thyself)或说得古奥些,“一己之修明”而已。这和我国/subview/40289/40289.htm儒家思想“以修身为本”又何尝有什么不同?孔子在《/subview/9431603/9483431.htm论语·宪问》中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满于“今之学者为人”,舍弃自己而听用于别人。/subview/72781/72781.htm子路问什么是君子,孔子的回答是“/subview/1849787/1849787.htm修己以敬”,进一步又说“修己以安人”,再进一步说“修己以安百姓”;所谓“君子”无非是学问成熟的人士,培养出这样的人,就是教育的最大收获了。而所谓“安人”“安百姓”,则又表明必须从修己起步,修己本身并不是目的,修身的最终归宿、其最大的效用是为众人与社会谋福利,这种见解比希腊的人生哲学似乎又更进了一步,不满足于仅仅为个人理智方面的融会贯通而已。后来孔子的弟子曾子及曾子的门生编了一篇《大学》,学问的最后目的,最大精神,就说得更清楚了。《大学》一书开章明义几句话就说:“/subview/2573885/5137213.htm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如果从接下去所分的八个条目来说,则“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这五条属于“明明德”;而“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三条属于“新民”。《学记》上说:“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知类通达,强立不反”这两句,可以作为“明明德”的注脚;“化民易俗”,“近者悦服”,“远者怀之”这三句,可以作为“新民”的注脚。孟子在《尽心章》里也说到“修其身而天下平”。/subview/2776/4966162.htm荀子论述“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也没有超出“明明德”的范围,他还一般地谈到群居生活的重要性,谈到群居生活不能没有规矩,也无非是阐发“新民”二字的真谛而已。总之,/subview/40289/40289.htm儒家思想包罗虽广,但对于人生哲学与教育理想的重视“明明德”与“新民”两大步骤,则是始终如一的。乍一看来,今天的大学教育,似乎与“明明德”、“新民”的意思不大有关系,但如果仔细考察,就可以知道今天大学教育的种种措施,始终未能超越这两条原则的范围,问题在于“体认尚有未尽,实践尚有不力”——认识还不足,做得还不够——罢了。大学课程的设置,也就是属于教务范围的那些方面,下自基本学术的传授,上至专门科目的研究,原本就是“格物”、“致知”的功夫,正是“明明德”的一部分。课程以外的学校生活,也就是属于训导范围的那些方面,以及师长持身、治学、接物、待人的一切言行举措,如果对于青年还有几分益处的话,这种益处也一定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心理生活中反映出来。至于像各种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学程的设置,学生课外的团体活动,以及师长以公民的资格对一般社会所有的努力,这些方面或者是一种知识准备,或者是一种实地工作的预习,或者一种风气的树立,青年一旦学成离校,对社会有所贡献,基本上也不能不靠以上那些方面的贡献。这又是大学教育对“新民”所起的作用了。那么,所谓“体认未尽,实践不力”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明明德”或“修己”工夫中的所谓“明德”,所谓“己”,所指的是一个人整个的人格,而不是人格的片段。所谓“整个的人格”,即使按照比较旧派的心理学者的见解,至少也应该有“知”、“情”、“志”三方面,而这三方面都有发扬光大的必要。现在却不是这样,大学教育所能计划实行而稍有成就的,不过只有“知”这一方面而已,“知”、“情”、“志”三方面只举其一而遗漏其二,能收到的修明之效本来已经极有限了。而就“知”这一点来说,目前教学方法的效率也需要大大提高才行。理智生活的基础是好奇心与求益心,所以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