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我国公立医院“看病难”问题.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我国公立医院“看病难”问题2013级1班——刘力铭摘要:目前我国城乡军民仍存在看病难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体现于“病人看病难”和“医生看病难”两方面。产生“看病难”问题的经济学原因主要有:医疗资源总量供给不足,而且资源配置极不合理;医疗需求和供给缺乏弹性;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等。关键词:看病难;现状;经济学分析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加,“看病难”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本文在对其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其成因。一、“看病难”的现状当前我国医疗体系普遍存在“看病难”的问题:任晓晖[]等发现成都市居民看病难综合指数为43.17,44.5%的居民认为挂专家号难,59.6%的居民任务看病手续繁琐,60.3%的居民认为候诊时间长;夏挺松[]等的研究发现医疗机构能级越高,“看病难”的比例越高(CMH检验,=75.23,P<0.001;=63.27,P<0.001),86.4%的居民认为在市级医院看病难,81.6%的居民认为在区级医院看病难。目前“看病难”现象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病人看病难1、“三长一短”现象。目前,多数医院的门急诊流程依然沿袭自然流程模式,即病人到门诊→排队→购卡→候诊→就诊→候检→检查→等结果→再就诊→取药(或治疗)→离院。这种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因为每个环节都需排队,而且如果在检查或取药时发现金额不足,还得回过头去排队交钱,然后再重新排队等候,形成逆反就诊程序。这样一个流程平均需要病人在门诊停留数小时,而医生的就诊时间可能仅有短短的十几分钟,于是候诊大厅人满为患的现象也就不可避免。2、检查过程繁琐。病人就诊后,医师根据患者情况开具检查,而有些检查需要预约,有些则需要在检查前做空腹或积尿等特殊准备。同时由于各种检查在不同科室进行,因此病人需要到不同楼层和检验科室去询问和预约,这将导致逆反的就诊程序。3、导医服务不到位。多数病人在拿到检查单后对于检查地点常存在疑问,这说明“现有门诊”与病人就诊知识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路标指引或导医服务不够清楚易懂,直接导致大量病人盲目、无效移动,增加了医院中病人的流动量。(二)、医生看病难1、医疗服务形式的改变。60年代医生是技术人员,90年代医生是技术服务人员,21世纪医生是服务行业人员,医疗室服务,是消费,消费者协会也开始管理医疗行业。2、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到达医院后,因为有诸多时间浪费在无效的等待上,使本就身体不适的患者在精神上更加烦躁。病人情绪问题加之个别医生的态度问题,使医患矛盾一触即发。其次,现阶段广大患者法律意识大大增强,但相关医学知识贮备不够,造成“治不好病都是医生的过错”之一错误观念。二、“看病难”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当前我国公立医院“看病难”问题,需从需求弹性、供需关系、信息不对称及医疗资源垄断等方面进行分析。(一)、医疗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分析从医疗资源的供需关系的失衡是导致“看病难”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总体看来就是有限且配置不合理的医疗资源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健康方面的需求。首先,从医疗资源的供给分析,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供给不足,且资源配置极不合理: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0%,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0%,而且有限的卫生资源80.O%集中在城市,只有20.O%在农村。表1反映了2010年我国主要卫生资源的城乡分布比率,而城市中80.O%的卫生资源又集中在大医院。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技术、高级卫生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城市医院;农村卫生资源匮乏,医疗用房面积不达标、基本医疗设施落后、设备陈旧,广大农村尤其是偏远的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不断流失,使本来就缺医少药的农村医疗状况更差。表1 我国主要卫生资源的城乡分布比率(%)医疗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医疗机构床位数万元以上设备台数市57.5566.8675.5667.4582.72县42.7833.1424.4422.5517.28注:根据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整理卫生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必然导致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下降,农村医疗的可及性指标之一是离医疗机构的距离。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边远的贫穷地区住户距离最近医疗机构超过5公里的比例1O年来呈上升趋势,从10%左右增加到18%。其次,从需求方面来看。改革开放后,社会出现了不同的收入群体,他们产生了不同的医疗服务需求。高收入的居民患病后信赖大医院,著名专家,希望用贵重仪器检查,用好药。在农村,由于乡镇卫生院卫生条件简陋,导致群众对医疗服务水平不放心。农村富裕的患者舍近求远,大病、小病都不可替代地要到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去看病;只有那些贫困的患者可能在当地医疗机构就诊。在城市,社区的卫生机构缺乏优秀的医生,居民一旦生病,不论什么情况,都涌向大医院就诊;在社区就诊的人数相对来说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