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班 级: 姓 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涉江采芙蓉》。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预习积累有关文学常识:
1、??萧统? ???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世称“昭明太子”。
?2?、《文选》?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 3、《古诗十九首》? ??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刘勰在《文心雕龙》赞誉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赞它“一字千金”。
? 4、五言诗?
??? 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 中国古代诗歌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诗经》)、五言(如“汉乐府”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古体诗押韵较自由。另一类叫近体诗(或“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 近体诗分两种,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律诗格律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涉 江 采 芙 蓉
2、两人为一组,写一首古诗表达对家乡或亲友的思念。
? ??????????????与诗歌相携
?高二3)班 孙嘉宁?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与诗歌相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我们的诗歌文化已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时间。从琅琅上口的楚辞到灿如繁星的唐诗,从气势磅礴如大江东去的豪放派词,到温文尔雅若涓涓流水的婉约派词,诗歌如同中华文明中一朵灿烂的奇葩,经历了一次次的冬去春来,一场场历史的洗礼,变得的更加璀璨夺目。
记得我还是很小的时候,爷爷便教我背唐诗了。尽管不能理解冷冷的铅字后蕴含的那发自肺腑的情感,但是“残月”、“西风”、“落叶”、“江流”等一些看似简单的词汇所带给我的一种莫名的感动,却是我至今最珍惜的。晚上,趴在窗台,仰望明月,看着那披着白纱般清冷淡雅的月亮,或者那如少女般羞红着脸的月亮,看那月似玉盘,月如残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虽然还不能领略古代咏月诗中那种种意境,却也生出一丝感触。那一段悠闲的记忆,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或许就是在那个时候,“诗”这种妙不可言的东西便渐渐在我心底孕育成长吧。
上学后,接触的诗渐渐多了起来。比起现代文,我更喜欢学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诗的热情却逐渐淡了下去。因为那时候我们总将诗的意境、情感赏析抄在书上,翻来覆去地读翻译、读鉴赏、再背诗。我感觉那时“诗”已不再是诗了。诗,本来是含蓄的,其蕴含的情感往往通过一些明明读来朦胧却又使人在迷蒙间猛然感动的字眼间流露出来。在这片迷蒙中寻找它的过程是缓慢的,而且并不简单,但在领悟的那一瞬间,我心中的兴奋之情却不能言语。诗,是智慧与文化的结晶,是时间与情感的积淀。课堂上,老师一语点破诗的意蕴。诗便仿佛经历了洗涤,变得赤裸裸了。没有了抽丝剥茧般的过程,诗变得毫无韵味可言,也不能再称为“诗”了。
尽管家乡的教育使我淡化了我对学诗的热情,但我仍喜欢在闲暇之时,翻一翻诗集,默默地品读;或者忙里偷闲,随意在手旁的草稿纸上挥洒几笔。不重文采,不求精美,只是喜欢这种自由表达的舒畅。或许,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吧。
转眼间已身在国华。高一上半学期,语文老师教我们赏诗。他让我们把诗品读了一遍又一遍。逐渐地,我感到童年那美妙的时光回来了。在操场上,从书中抬首,我仿佛回到了家乡那小小的庭院中,捧着书,任那轻柔的风从我身边拂过。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学完一段时间的古代诗词之后,老师让我们都开始尝试写诗。他对我们讲:“泰戈尔的哥哥对泰戈尔说:‘把眼前的景物融入心中,再吐出来,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