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耳饰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的由来可以说是贯穿始终,它发源于新石器时代却一直延绵至今,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还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古语有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的便是一种刚毅之坚;“化干戈为玉帛”则是重修旧好之意;“君子谦谦,温润如玉”赞的更是谦逊之美只配君子。可见中华之美与玉从来是毫不相离的,国人惜玉早已不是秘密,而众多玉器中,我颇为欣赏的便是玉耳坠。耳饰品的由来已久,古代女子多爱的耳饰,因为古时候人们多热衷于面相取人,便有“耳大如轮,眼大如神”的说法,以貌取人,认为耳垂的厚薄代表了一个人的命运,厚大的耳垂是有福气的象征,但是人一出世,天生的小耳垂,又有什么办法弥补呢?传说,只有戴上耳坠、耳环,才能把耳轮拉长。因此,妇女都喜欢戴一副耳坠、耳环。但其实在面相之说之前,穿耳戴环曾经是“卑贱者”的标志。明代《留青日札》一书中说: “女子穿耳,带以耳环,盖自古有之,乃贱者之事。”原来穿耳的最初意义,并不在于装饰,而是为了起到警戒的作用。它本是一种风俗,因为有些妇女过于活跃,不甘居守,有人便想出在女子的耳上扎上一孔,并悬挂上耳珠,以提醒她们生活检点,行动谨慎,后来逐渐也变成了汉族人的礼俗。但那个时候的女子对穿耳之举,并不像今天妇女那么热衷,而是处于被迫的地位。到了宋明时期,由于礼教思想的抬头,妇女穿耳之风,空前流行;不说一般的妇女,就连皇后、嫔妃也不例外。时间一长,穿耳戴环便形成了风气。而其中最让人青睐的便是玉质耳饰,早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之说,以玉比人,可见国人喜玉之盛,但玉的重量并不轻,而且韧性强,想要雕琢成小巧的耳环对于工具简陋的古人来说,无疑是困难重重,所以早先的玉耳饰多为十分粗糙的,而且重量不轻,多为整只耳坠、耳环均是玉,可以说是由一块玉料琢磨而成,多为两种形态:一种为玉环缺一小段,让其夹耳作为耳环,形状酷似玉珏;一种则是将玉的一端做成直钩状,前面只有简单的打磨;简单的玉耳饰就像上图这样,只靠简单的打磨,并没有多少多余的花纹,因为当时的语调技术并没有像今天这般精湛,雕磨工具也十分粗糙,制作玉器有相当的难度,所以在当时与其一般只有王公贵族可以使用,而且一般是作为葬玉或者祭祀法器,但其实夏商周时期出土的玉器多为璧、琮、圭、璋、璜、琥这六种玉器以及玉衣、玉握、玉九窍塞、玉含等葬玉,所以玉耳饰相当少见。不过少却也是有的,商朝时的玉雕师们也开始将玉与其他的材料结合在一起制作,而“金镶玉”那时便已经提出来了,用金线压边金底托玉,将玉细细磨成薄片,再嵌进金边中,让耳环更显高贵。2004年4月18日,广州天河保利春季拍卖会上一对商朝古玉耳环拍出了408万的高价。这古玉耳片原名“采佳玉”,据传在商朝发现了一块七色的“采佳玉”,工匠将其绿色部分切割下来,雕琢成耳片,供王后、妃嫔们使用。由于采佳玉极其稀少,所以如今已经无法见到同类的玉器。这第一幅图为辽代时期的玉质耳环;第二幅则为辽金古玉耳环;第三幅为辽金时期银包和田白玉耳坠;第四幅为辽代纯金白玉摩羯耳环。从图中我们不难发现,辽金时期玉雕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耳环耳坠的造型也更接近今天的耳环,从第三、四幅图可以看出,当时的玉雕师已经可以很好的运用金银包玉的技术,而且已经可以运用透雕、浮雕技法,打磨抛光相较过去更好,玉雕的题材也变得丰富,从花草到摩羯,范围宽广,但雕得并不精细,线条也还有点粗犷,不如现在工艺的圆滑。魏晋南北朝时,除北方少数民族仍旧佩挂耳坠以外,汉族妇女也开始佩戴,这个时期的耳坠实物也常有出土,唐代妇女几乎都不戴耳坠,那是因为不尚穿耳的缘故。宋代妇女喜戴耳环,不喜戴耳坠。这个时期的耳坠实物所见甚少。百度百科摘抄:明代妇女既戴耳环,也戴耳坠。《天水冰山录》中就记载有多种耳坠:如金累丝灯笼耳坠、金玉寿字耳坠、金厢猫睛耳坠、金宝琵琶耳坠等,。《金瓶梅词话》也叙及不少耳坠名称,只是将耳坠称之为坠子,或称坠儿”。不仅质料不同,造型也各各相异,反映了当时首饰制作工艺的进步。 这个时期的耳坠实物,以北京定陵明神宗孝端、孝靖二皇后墓所出土者最为精美。其中有一件玉兔耳坠,在金丝大圆环下缀以一只站立的玉兔,玉兔前肢持杵,作捣药状;在玉兔的脚下,还衬托着一片以金镶宝石制成的朵云。这是根据中国民间故事传说中玉兔捣药的故事设计制作的,玉兔向被视为月亮的象征,而月亮又象征着皇后,以此作为皇后的耳饰是最贴切不过了明代的笔记小记中也常有关于耳环的记载。在《醒世姻缘传》书中,也有不少耳环名。其中有一种丁香耳环就很有特色。丁香是一种植物,它的果实很小,呈椭圆形。丁香耳环就是仿照其形状制作而成,在明代,这种小巧玲珑的耳环很受妇女欢迎。不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喜欢戴这种耳环,只是所用质料不同,贵者用金银白玉,贫者以铜锡怪石。当时还流行三环扣样的耳环,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