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06.25 总第013期 编辑:兰台
我们之前一直在关注各种硬性条件对甲午战争的影响。这期《重读甲午》开始,我们花几期的篇幅去关于一些微妙而又影响巨大的因素。在清军走上战场之时,他们并不知道,不止是对手日军希望他们失败,朝堂之上还有一批“自己人”也想方设法扯后腿放冷箭就为制造他们的笑话。如果我们将目光放远一些就会发现,这种来自清朝内部的破坏早已在甲午战争开始前十余年开始就已经不断发生着。[详细]
几乎每一项洋务举措的实施,都会遭到守旧派的抨击,连最实用的关乎国计民生的举措也不例外。
晚清清流派的产生与组成
晚清,当务实的洋务派作为一个政治派别兴起后,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试图运用平衡战略制衡洋务派以防止尾大不掉局面的出现。因此,清流派作为洋务派的对立面应运而生了。
清流派在晚清政坛上十分活跃,他们品评人物、抨击时政、弹劾权贵,其自身也多洁身自好,操守廉洁,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代表。他们注重品评吏治,认为政治清明是国家强大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他们眼里,朝廷的制度本身没有问题,但国家的“良法美意”往往都被那些贪官污吏破坏,故“吏治尤贵有治人也”。
清流派身处高墙深院,缺少实践经验,政治心态比较守旧。部分清流成员仍然沉浸在天朝帝国无所不有的迷信当中,议论时政流于虚妄、不切实际与“放言高论”。虚骄、夜郎自大、闭目塞听而颟顸无知是部分清流人士的特点。
正如唐才常所说的:“数十年来之主持清议相议以忠义奋发者,不曰用夏变夷,即曰闭关谢使,且动以本朝海禁之开相诟詈。” 清流派人物经常发出不切实际的言论,严重制约了当时社会进步举措的推行,障碍了社会的发展。
晚清清流派掀起反对洋务运动的风气
在这种虚妄的风气导引下,当时的士大夫“动以不谈洋务为高见”,“以为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导致了全国上下都笼罩在这种浓厚的守旧氛围中。
几乎每一项洋务举措的实施,都会遭到守旧派的抨击,连最实用的关乎国计民生的举措也不例外。
如士大夫“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拦,至有以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英商在淞沪间修的小铁路,也因“人群骇异”,终被清政府买回拆毁。
所以李鸿章对这种流于空谈的清议深有体会,他说:
言官制度,最足坏事。故前明之亡,即亡于言官。此辈皆少年新进,毫不更事,亦不考究事实得失、国家利害,但随便寻个题目,信口开河,畅发一篇议论,藉此以露头角;而国家大事,已为之阻挠不少。当此等艰难盘错之际,动辄得咎,当事者本不敢轻言建树;但责任所在,势不能安坐待毙。苦心孤诣始寻得一条线路,稍有几分希望,千盘百折,甫将集事,言者乃认为得间,则群起而讧之。朝廷以言路所在,又不能不示加容纳。往往半途中梗,势必至于一事不办而后已。
伊藤博文预言:中国守旧派会让所有改革无功而返
诸君不看中国自俄之役,始设电线,自法之役,始设海军;若平静一二年。言官必多参更变之事,谋国者又不敢举行矣。
清朝国内的洋务自强运动进行了三十年。其间阻碍和推进尤其困难。大小洋务事业的创建,几乎无一不遭到士大夫的批评与反对。
清流派如何阻挠铁路建设
清朝国内的洋务自强运动进行了三十年。其间阻碍和推进尤其困难。大小洋务事业的创建,几乎无一不遭到士大夫的批评与反对。
清朝创议大兴铁路始于光绪六年淮军将领刘铭传。其着眼点主在军事。他在奏疏中述修建铁路的意义:
……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以及行旅、厘捐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之图。中国幅员辽阔,北边端亘万里,毗连俄界,通商各海口又与各国共之。画疆而守,则防不胜防,驰逐往来,则鞭长莫及。惟铁路一开,则东西南北呼吸相通。视敌所趋,相机策应。虽万里之遥.数日可至:百万之众,一呼而集。……且兵合则强,分则弱。以中国十八省计之,兵非不多,饷非不足,然各省兵饷主于各省督抚。此疆彼界,各县一心。遇有兵端,自顾不暇。征饷调兵,无力承应。……若铁路造成,则声势联络,血脉贯通,节饷裁兵。并成劲旅。防边防海,转运枪炮,朝发夕至。驻防之兵。即可为游击之旅。十八省合为一气,一兵可抵十数兵之用。将来兵权饷权,俱在朝廷,内重外轻,不为疆臣所牵制矣。方今国计绌于防边,民生困于厘卡。各国通商,争夺权利,财赋日竭,后患方殷。如有铁路,收费足以养兵,则厘卡可以酌裁,并无洋票通行之病。裕国便民之道,无逾于此。……事关军国安危大计,……若辗转迁延,视为缓图。将来俄约定后,筑室道谋,诚恐卧薪尝胆,徒托空言,则永无自强之日矣!……”
此疏这封奏疏一上,士大夫群起反对。中枢下南、北洋议。得李鸿章力主。南洋大臣刘坤一则以防害民生厘税为言。最终因众多朝臣谏止,终诏罢其议。直到光绪十年中法战争以后,清朝上下才渐知铁路关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地理试卷(一)课件.pptx VIP
- 关于烹饪的策划书3.pptx
- 广州市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文本+图纸).pdf VIP
- WALL·E《机器人总动员(2008)》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pdf VIP
- LDT 99.13-2008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市政工程-维修养护工程.docx
- 实验报告之spss频数分析.docx VIP
-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可打印).docx
-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整理版).doc
- 某小区高楼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设计.docx
- 教育智能化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影响培训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