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慢性腹泻.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 慢性腹泻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 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3次/日),粪 质稀薄,水分增加(含水量85%),每 日排便量超过200g,可伴有粘液、脓血, 或含未消化食物。 急性腹泻:病程在2-3周之内。 慢性腹泻:病程超过4周。 胃肠道水电解质的生理学 正常人每24小时约有9L水分和 电解质进入小 肠,其中2L来自饮食,7L来自分泌的消化液 (唾液1.5L,胃液2.5L,胰液1.5L,胆汁0.5L, 小肠液1.0L)。小肠吸收90%的水分,仅有1- 2L排至结肠,结肠又吸收了其中90%的水分, 最终仅有100-200ml水分随粪排出。如果水分 的分泌和吸收发生紊乱,粪便中水分稍有增加即 可造成腹泻。 腹泻的病理生理 一、渗透性腹泻 是由于肠腔内含有大量不能被吸收的 溶质,使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液体被 动进入肠腔而引起腹泻。 腹泻的病理生理 一、渗透性腹泻:病因 (一)高渗性药物 泻药如硫酸镁;制酸药如氧化镁、氢 氧化镁;脱水剂如甘露醇、山梨醇;降氨 药如乳果糖等。 腹泻的病理生理 一、渗透性腹泻:病因 (二)小肠对糖类吸收不良 常见原因是食用糖的消化酶不足,以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最常见。 乳糖不耐受症(未消化的乳糖聚积, 使肠内渗透压增高而吸收大量水分,引起 腹泻。 腹泻的病理生理 一、渗透性腹泻:特点 (一)禁食后腹泻停止或显著减轻; (二)粪便渗透压差扩大; 粪便渗透压差指粪便渗透压与粪便电解 质摩尔浓度之差。 (三)粪便中含有大量未经消化或吸收的 药物或食物。 腹泻的病理生理 二、分泌性腹泻: 肠粘膜上皮细胞电解质转运机制 障碍, 导致胃肠道水和电解质分泌过多或(及) 吸收受抑制而引起的腹泻。 腹泻的病理生理 二、分泌性腹泻: (一)外源性或内源性促分泌物刺激肠粘 膜电解质分泌增加。 促分泌物:1、细菌肠毒素 2、内源性促分泌物 肽、胺、前列腺素、VIP、TNF等。 3、内源性或外源性导泻物质。 腹泻的病理生理 二、分泌性腹泻: (二)先天性肠粘膜离子吸收缺陷 (三)广泛的肠粘膜病变:可导致肠上皮 细胞水电解质分泌增多和吸收减少。 腹泻的病理生理 二、分泌性腹泻:特点 (一)禁食后腹泻仍然持续存在; (二)粪便渗透压差一般小于50mOsm/L、 粪便Na+ 90mmol/L; (三)肠粘膜组织学基本正常; (四)粪呈水样、量大、无脓血。 腹泻的病理生理 三、渗出性腹泻:炎症性腹泻 是肠粘膜的完整性因炎症、溃疡等病变 而受到破坏,造成大量渗出引起的腹泻。 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腹泻的病理生理 三、渗出性腹泻:特点 (一)粪便含有渗出液和血。 (二)腹泻和全身症状、体征的严重程度 取决于肠受损程度。 腹泻的病理生理 四、肠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 肠动力过速的原因: (一)肠腔内容量增加引起反射性肠蠕动 加快; (二)某些促动力性激素或介质的释放; (三)支配肠运动的神经系统异常。 腹泻的病理生理 四、肠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 临床中常引起此型腹泻的情况: (一)肠易激综合征 (二)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性神经病、类 癌综合征、甲亢等。 (三)外科手术后,如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术后。 (四)腹腔或盆腔炎症 腹泻的病理生理 四、肠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特点 (一)粪便稀烂或水样,无渗出物和血; (二)腹泻伴有肠鸣音亢进和腹痛。 慢性腹泻的常见病因 一、胃肠道疾病 二、肝、胆道、胰腺疾病 三、全身性疾病 诊断 腹泻的原发疾病或病因诊断主要须从病史、 症状、体征、常规化验特别是粪便检验中获得依 据。如诊断仍不清楚,可进一步作X线钡剂检查 和(或)直、结肠镜检查。如仍无明确结论,则 需根据不同情况进一步检查。高度怀疑肠结核、 肠阿米巴等疾病时,可在密切随访下进行诊断性 治疗。 诊断 一、实验室检查 (一)粪便检查 (二)血液检查 (三)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四)血浆胃肠多肽和介质测定:对于各 种APUD肿瘤引起的分泌性腹泻有重要诊 断价值。 诊断 二、器械检查 (一)B超 为无创性和无放射性检查方法,应优先采用。 (二)X线检查 (三)内镜检查 (四)小肠粘膜活检 某些寄生虫感染和弥漫性小肠粘膜病变,可经口插入小肠活检管吸取小肠粘膜作病理检查以帮助诊断。 治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bitji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