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本的侠义精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语文课本的侠义精神   摘 要:侠义文化与中学语文教材的关联,其体现为文本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渗透,表现在新版高中语文读本中,选入了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的节选和电影《卧虎藏龙》的原著文章。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侠义文化的渗透和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关键词:侠义文化; 中学语文教材; 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28-001   对“侠”一词的解释,在中国文化中可谓源远流长,其中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侠的评价,却是最为中肯的:“今游侠,虽行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武侠作品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势必告诉我们语文老师,不仅要注重传统课目的精讲,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尤其是对侠义文化的理解。因为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认识和传承侠义文化的好时期。   侠义文化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体现为文本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渗透:   一、文本选择   侠义文化与中学语文教育有着血肉联系,那么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侠义文化是如何体现的?侠义文化是历史沉淀的产物,中学语文教材对侠义文化的选择主要是通过武侠小说来体现。但初、高中教材的古代选文也多涉及忠贞爱国、仗义扶弱、大公无私、重诺守信等美德。   如必修一《荆轲刺秦王》中,有人就认为同样做为刺客,曹沫、专诸、豫让等,都能得到主公的欣赏和信任,为主人而死也算值了。那么,作为语文教师,从侠义角度讲,则可以“轻生重诺、仗义疏财”的人本主义精神,解释荆轲的行为。   荆轲的出场,是因为田光的举荐,并自杀的方式来激励荆轲,让荆轲承担刺秦重任;再加上樊於期无比信任,将生命托付于荆轲,因而就算没有燕太子丹坚决请求,没有上卿的地位,没有上等的馆舍,没有丰盛的宴席,没有奇珍异宝,没有车马和美女,荆轲也会答应下来。即使得不到燕太子丹的绝对信任,他也会义无反顾的踏上刺秦之路。   中国古人讲究“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侠士们更是追求“有恩必报,言出必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的意志。而荆轲的选择,也是因为一个“义”字,“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的信念,成为允朋友一诺乃大丈夫的标准!   而如今人文主义的缺失,拜金主义的泛滥成灾,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的行为,在当今已经是屡见不鲜、见惯不怪的事了。因此教材中出现这样一个重义、诚信、轻生的荆轲,对走向理智的青少年学生应该是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的。   历朝历代都不乏侠客,而这些侠客也正是鲁迅所推崇的“中国的脊梁”。人民对侠义也是喜闻乐见的,这也说明了为何武侠小说如此的流行。但武侠小说的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只侧重“武”了,却忘了“侠”、忘了“义”。   纵使把武功吹的天花乱坠,没有侠义的存在,那武侠小说又对人有何启发?顶多让人记住几个招式的名字,又有何趣味?更怕有些所谓武侠小说,追求低级趣味,以杀人越货,滥杀无辜来表现高超武艺,毫无侠义的思想内涵,看了只能说是误人子弟,害人匪浅。无论武侠小说,还是古文选段,实际上也是在反映社会,反映人生。武侠只是其载体,侠义的精神才是其真正的内涵。   当然,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古文篇目涉及侠义精神的不止这些,但每学习一篇古诗文,得到的绝不仅仅是文言的知识,更应是一种精神的共鸣、净化与升华。   二、教学过程分析   如果说中学语文教材对侠义文化的文本选择是静态上的话,那么语文教学过程中侠义文化的渗透则是动态上的。因此,在中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注重侠义文化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如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课文时,教师可以从这些课文的故事情节入手,挖掘并向学生渗透《水浒传》的侠义文化内涵,不仅是就课文而讲课文。我们在看鲁提辖为何拳打镇关西的故事中,从他对待金家父女和郑屠的不同态度开始,到当他倾听了金家父女对郑屠的血泪控诉,主动赠送银两,再到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后,来到郑屠肉铺,以买肉为名,当众戏弄郑屠,杀他的威风,激他与自己斗打等行为可以看到,鲁达虽与金家父女素不相识,与郑屠也无个人恩怨,他的作为充分表现了他爱憎分明的立场,见义勇为的高贵品质和对受压迫者扶危济困,对压迫者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嫉恶如仇、除暴安良”的英雄主义精神在今天尤为欠缺。侠士们身上那种不畏强暴,蔑视强权,反抗强权的精神,及其体现的锄强扶弱、除暴安良的精神,在当今社会法制尚不健全,“强权横行无忌,弱者求告无门”还时有所见的情况下,尤其需要那种正气凛然,面对强权敢于拍案而起,“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英雄气概和果敢行为,而不是趋炎附势、阿谀奉承,蝇营狗苟之徒。正义、正气、正直,培养和朔造这些健全的人格,正是“人类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