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介:位于集安市的高句丽古迹,是奴隶制国家高句丽王朝的遗迹。在集安市周围的平原上,分布了一万多座高句丽时代的古墓,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洞沟古墓群”。其中太王陵、将军坟和千秋墓等规模宏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工作者在集安、桓仁陆续发掘了多处高句丽王城和贵族墓葬遗迹,对部分遭受自然损害的王陵进行维修,高句丽丰富的文化内涵,轮廓逐渐清晰。
高句丽政权始于公元前三十七年,止于公元六百六十八年,曾是中国东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在东北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过重要作用。高句丽政权发韧于今辽宁省桓仁县,公元三年迁都至国内城(今吉林集安),四百二十七年再迁都至平壤。桓仁与集安是高句丽政权早中期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所在,累计共四百六十五年,是高句丽文化遗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历史记录: 王城: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
王陵:麻线 0626 号墓、千秋墓、西大墓、麻线 2100 号墓、麻线 2378 号墓、七星山 0211 号墓、七星山 0871 号墓、太王陵及好太王碑、临江墓、禹山 2110 号墓、禹山 0992 号墓、将军坟及 1 号陪葬墓。共计 14 处。
贵族墓:角抵墓、舞踊墓、马槽墓、王字墓、环纹墓、冉牟墓、散莲花墓、长川 2 号墓、长川 4 号墓、长川 1 号墓、禹山 3319 号墓、五盔坟 1 号墓、五盔坟 2 号墓、五盔坟 3 号墓、五盔坟 4 号墓、五盔坟 5 号墓、四神墓、禹山 2112 号墓、四盔坟 1 号墓、四盔坟 2 号墓、四盔坟 3 号墓、四盔坟 4 号墓、兄墓、弟墓、折天井墓、龟甲墓。共计 26 座。
高句丽,也简称高丽,是西汉到隋唐时期东北地区出现的一个有重要影响的边疆民族。周秦时期,高句丽的先人一直生活在东北地区。公元前37年,夫余人朱蒙在玄菟郡高句丽县辖区内建立政权。高句丽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吉林东南部、辽河以东和朝鲜半岛北部。公元668年,高句丽被唐王朝联合朝鲜半岛东南部的新罗所灭,在历史705年之久。高句丽是我国东北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一、从高句丽民族起源看,我国学者大体上有秽貊说、夫余说、商人说、炎帝说等,但无论何种说
法,都充分肯定高句丽民族先人的活动范围在周秦之际就在我国东北地区之内。周武王克商以后,周人的势
力已超越今日东北的范二、从高句丽政权建立情况看,国内外学者大都认同公元前37年建都于纥升骨,当时属汉玄菟郡管辖范围。高句丽政权先后臣属于汉玄菟郡、辽东郡,不断上表称臣、朝贡。三、自汉至唐,我国历代王朝,包括分裂时期的各王朝都认为高句丽是边疆民族政权。如唐太宗视高句丽地区为中国的传统疆域,实现对高句丽的统一是完成“九瀛大定”的最后一项使命,这也是隋唐两朝不
惜倾全国之力完成统一高句丽的重要原因之一。?四、高句丽也没有
“自绝
”于中国之外。高句丽给自己的定位一直都是中央王朝的边疆地方政权,主
动和中央王朝建立臣属关系。正因为有着这样的认识,所以在唐朝统一高句丽后,有一大批高句丽人不仅没有对唐朝抱有“亡国”之恨,反而为维护唐朝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 五、从高句丽人的流向看,高句丽灭亡时,大多数都融入了汉族人群中。
?
【高句丽迁都】汉平帝元始三年(3),高句丽第二代王琉璃明王由卒本川纥升骨城(今桓仁县五女山山城)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市区)。从此,这里作为高句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达425年。
【山上王移居丸都】东汉建安十四年(209),东汉割据势力辽东公孙康乘高句丽统治集团内讧之机入袭高句丽,“焚烧邑落,攻破国都”,国内城被毁。山上王移居丸都(在今集安城北)。自此之后,丸都山城一度被称为高句丽的“王都”。
【毋丘俭攻伐高句丽】三国曹魏正始五年(244),曹魏毋丘俭攻伐高句丽,丸都遭受毁灭性的破坏,高句丽第十一代东川王“单将妻子逃窜”。山城从此荒废近百年。
【丸都山城再次被毁】东晋咸康八年(342),即高句丽第十六代故国原王十二年的春天,高句丽重修丸都城,并于同年秋天又一次移居丸都城。但这次故国原王搬进丸都山城总共不到4个月,前燕慕容的军队又一次攻陷高句丽,“烧其宫室,毁丸都城而还”。丸都山城几经盛衰,终于荒废成历史的陈迹。
高氏高丽初立国于我国境内的鸭绿江支流浑江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后扩展到鸭绿江以东以南地区和图们江附近,统治中心最初在今辽宁桓仁县,后迁至今吉林集安,公元427年迁至平壤。高氏高丽在我国南北朝时期达到极盛,最强盛时期的疆域四至大致是:东至日本海,西以辽河为界,北达今吉林省珲春市一带,南到北汉江以北。据《高丽史·地理志》载,王氏高丽在建国110年后的疆域最北在今大同江以北龙兴江一线,其北是我国历史上的地方政权渤海国的辖境,渤海灭亡后是我国的边疆民族女真人的活动地域。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