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 ——链接旧知,强化积累一、考情分析山东省高考自主命题以来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统计:年份选材/文体考点分布赋分2009年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晋文公攻原》(先秦散文)实词(期、会、犯、过)、虚词(者、而、以、且)、筛选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22分(翻译10分)2010年选自《尧峰文钞?申甫传》【清】汪琬(人物传记)实词(濒、客、薄、卒)、虚词(之、于、以、其)、筛选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22分(翻译10分)2011年节选自《管子?桓公问治民于管子》(先秦散文)实词(已、渝、修、济)、虚词(于、而、则、之)、筛选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22分(翻译10分)2012年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人物传记)实词(躬、称、固、能)、虚词(而、为、以、乎)、筛选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22分(翻译10分)2013年选自《宋濂全集?看松庵记》)【明】宋濂(写景散文)实词(茹、秀、被、狎)、虚词(因、于、而、乃)、筛选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22分(翻译10分)2014年选自《逊志斋集?詹鼎传》【明】方孝孺(人物传记)实词(舍、夺、延、属)、虚词(与、以、所、其)、筛选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22分(翻译10分)2015年节选自汉墓竹简校本《六韬?武王问太公曰》(先秦散文)实词(专、目、次、合)、虚词(则、为、之、乃)、断句、分析与概括、翻译22分(翻译10分)2016年(节选自《晏子春秋?景公问晏子曰》)(先秦散文)实词(说、文、疾、宗)、虚词(其、于、以、而)、断句、分析与概括、翻译22分(翻译10分) 综上分析,山东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特点如下:1.命题形式题型保持稳定,题量没有变化,文段翻译采用主观题考查,翻译2-3小题,10分;其他题目采用选择题形式考查,共4道题,12分,其中选择题主要考查:实词、虚词(“以、而、之、于”是重点)、信息筛选、分析概括文意。近两年筛选信息题改为客观断句题,这很明显是紧随全国卷文言文题型调整的步伐做出的改进,因此,2017年的备考,既应重视山东高考的地方性,又应关注全国卷考查的特点,并进行适当的对应训练。2.选材特点稳中求变,选材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一般是人物传记和散文交替出现,人物传记选文由原来传统的史传作品向名家所写人物传记方向扩展。散文选文由诸子散文向写景、说理散文方向延伸,选文涉及不同时代,内容涵盖政治家的事迹、名人轶事、山水感悟、反思自我等。考点精讲(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考点要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文言实词的考查,是指考查在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纲上所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传世名篇中经常出现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有的因多音多义而难以确定,有的因古今异义而容易混淆,还有的因词类活用而意义发生临时改变,因而需要根据特定的语境准确指出实词的含义。 2、命题规律文言实词的考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考查以单音节词为主,偶有考查双音节词,如全国新课标卷Ⅰ就考查了双音节词。这与文言文的特点是一致的,文言文中的词语也是以单音节词为主。(2)考查的对象为常见常用词。考纲中所举的120个实词,不是个个都考,考查的都是常见常用的。这就提醒我们在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3)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都有涉及。实词的考查,一般以考查一词多义为主,同时涉及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考查。(4)考查形式依然以选择题为主,在翻译题目中也会涉及对实词的考查。 3、知识梳理 (1)多义实词 解释下面一词多义。幸:①妇女无所幸(《鸿门宴》)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 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宠幸 ③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 希望 ④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幸亏、幸而 谢:①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芙蕖》) 凋谢 ②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谢绝、推辞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告诫,劝告 ④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感谢 ⑤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道歉 ⑥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 辞别⑦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陌上桑》)请问 (2)古今异义词 1.古今词义差异有六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词义,并说明其古今词义的变化特点。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词义变化特点:词义缩小 ②秦以虎狼之心,与中国抗衡 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全中国 词义变化特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