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文时说:“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 荷塘月色 制作人: 张丽铮 河南舞阳二高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 《爱莲说》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关于月的诗 荷塘月色 朱自清 作 者 简 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诗坛。1924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的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代表性的作品有《背影》《春》《绿》《威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等,其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时人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 返回 写 作 背 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使国家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徬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 原因是什么?呢?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 “还是暂超然为好”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 《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返回 描述心中荷 花的形象 听录音并 思考问题: 1、划出本文的文眼。 2、找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明线 游 踪 走在小煤屑路上 带上门 欣赏荷塘 回到家门前 暗 线 情 感 寻 静 不宁静 得 静 宁静 思考:请你在文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荷韵 田田 出水很高 像婷婷舞女的裙 零星 袅娜 明珠 星星 美人 羞涩 缕缕 渺茫的歌声似的 凝碧的波痕 叶子更见风致 荷塘 月下的 静 动 思考:文中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找出并分析 如写“荷?叶”,用“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就极为生动,赋予荷?叶动态的美,舒展自然,妩媚动人写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用“明珠”和“星星”显衬出月光照射下的荷花光华闪烁的样子。同时写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表现出月下花和叶子的朦胧之美。写荷花的清香,用渺茫的歌声作比; 光: 泻 月光 浮 青雾 叶和花 洗 影: 参差 斑驳 弯弯 稀疏 乐曲(通感) 线条的美 节奏的美 思考:为什么说“泻”“浮”二字点活了月光与雾气?可否分别用“照”和“漂”来替代呢? “泻”的范围广,与前文的脉脉的“流水”相照应,而且有动态美,显得生动活泼。“照”的范围窄,不能与“流水”相照应,有点呆板,显得不灵泛。 一览无余 “浮”能突出雾气的静态美,并可与后面的“笼”字对照。“漂”突出的是动态美,不能与“笼”对照。 轻飘柔美 通感,也叫“移觉”、“移就”,指把用于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用来描写乙事物,或将听觉、嗅觉、视觉、味觉、触觉等互相沟通起来的手法,给人以独特的艺术感受。 例: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本体—光与影(视觉) 喻体—名曲(听觉) 相似点:朦胧月光下的树影(朦胧缥缈)--听梵婀玲演奏的名曲(柔美脱俗) 作用:把月光与树影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把嗅觉、视觉转化为听觉, 把其中内在的和谐的美表现得恰到好处。 思考:文中哪些句子还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请找出并分析 1、下列音、形、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弥望(mí 充满)倩影(qiàn美丽)风姿(zī姿态) B.温馨(xīng芳香)宛然(wān仿佛)惊诧(chà惊奇) C.蓊郁(w?ng茂盛)厄梦(è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