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2.1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2)过氧化钠: ①物理性质:颜色为淡黄色;状态为粉末状固体。 ②化学性质: ③用途:可作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的氧气来源。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3.焰色反应 (1)定义: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 (2)操作: (3)几种金属的焰色:钠为黄色,钾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一 二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一、Na2O2与CO2、水的反应 1.反应原理 2.实验现象及本质 将Na2O2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时,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Na2O2与H2O的反应实质上可分为两个过程: 一 二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3.电子转移关系 不论是CO2还是H2O与Na2O2反应,反应的实质都是Na2O2自身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每有1 mol O2生成时,转移的电子均为2 mol,n(e-)=n(Na2O2)=2n(O2)。 4.物质的量和气体体积关系 无论是CO2或H2O的单一物质还是两者的混合物,与足量的Na2O2反应时,消耗CO2或H2O与放出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即气体减小的体积等于生成O2的体积,ΔV=V(O2)= V(CO2)。 一 二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6.先后顺序关系 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CO2和H2O(g)的混合物反应,可视作Na2O2先与CO2反应,待CO2反应完后,Na2O2再与H2O发生反应(实际情况复杂得多)。 一 二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例1】 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a2O2是淡黄色固体,久置于空气中变成Na2O B.Na2O2与水的反应中,Na2O2只作氧化剂 C.用Na2O2漂白过的织物、麦秆等时间久了又渐渐变成黄色 D.Na2O2与CO2或H2O反应,1 mol Na2O2参加反应时,转移1 mol电子 一 二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解析:Na2O2久置于空气中变成Na2CO3;Na2O2与水反应时,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利用Na2O2的强氧化性漂白过的织物不会再恢复原来的颜色;Na2O2与CO2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为 答案:D 一 二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一 二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将2.1 g由CO和H2组成的混合物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立即将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固体质量增加( ) (导学 A.2.1 g B.3.6 g C.不确定 D.7.2 g 答案:A 一 二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二、Na2CO3与NaHCO3的性质比较及相互转化 1.Na2CO3与NaHCO3的性质比较 一 二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一 二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一 二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2.Na2CO3与NaHCO3的相互转化及应用 (1)相互转化: 碳酸及碳酸盐的热稳定性有如下关系:可溶性碳酸盐(不包括铵盐)不溶性碳酸盐酸式碳酸盐碳酸。如热稳定性:Na2CO3NaHCO3H2CO3,CaCO3Ca(HCO3)2H2CO3。 (2)除杂质的方法: ①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的NaHCO3用加热法。 ②除去Na2CO3溶液中少量的NaHCO3用适量的NaOH溶液。 ③除去NaHCO3溶液中少量的Na2CO3应通入足量的CO2。 一 二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例2】 有分别装有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两试管,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 一 二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一 二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一 二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一 二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欲除去NaHCO3溶液中的少量Na2CO3,最好的方法是( ) (导学 A.加适量澄清石灰水 B.加适量NaOH溶液 C.加适量盐酸 D.通入足量的CO2 答案:D 案例探究 方法规律 误区警示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 有两个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的试剂瓶,因标签失落而无法区分。有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分别设计了下列四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 A.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B.分别取样后,逐滴加入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C.分别取样加盐酸,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D.分别取样配成饱和溶液,通入足量的CO2,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案例探究 方法规律 误区警示 解析:A项,加热NaH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外研版)课件:必修5-Module1.ppt
-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外研版)课件:必修3-Module3.ppt
-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外研版)课件:必修4-Module4.ppt
-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外研版)课件:必修1-Module5.ppt
-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外研版)课件:必修3-Module6.ppt
-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外研版)课件:必修3-Module4.ppt
-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外研版)课件:必修4-Module3.ppt
-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外研版)课件:必修4-Module6.ppt
-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外研版)课件:必修4-Module2.ppt
-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外研版)课件:必修4-Module1.ppt
-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2.1.ppt
-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1.3.ppt
-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2.2.ppt
-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3.ppt
-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2.3.ppt
-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1.1.ppt
-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3.1.ppt
-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2.2.ppt
-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1.ppt
-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2.2.ppt
最近下载
- JTG-T 3610-2019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_部分1.pdf VIP
- 成立子公司可行性报告.docx VIP
- 金蝶云星空 V8.1产品培训_财务_应付款管理.pptx VIP
- 金蝶云星空 V8.1产品培训_制造_委外管理.pptx VIP
- 金蝶云星空 V8.1产品培训_财务_内部往来协同.pptx VIP
- 金蝶云星空 V8.1产品培训_财务_应收款管理.pptx VIP
- 金蝶云星空 V8.1产品培训_财务_总账.pptx VIP
- ASTM E709-21磁粉检验的标准指南(中文版).pdf VIP
- 药物设计软件:MOE二次开发all.docx VIP
- JGJT397-2016 公墓和骨灰寄存建筑设计规范.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