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文文选二2008级
第四单元 叙事抒情类记叙文 《科学的春天》 《延河上的黄昏》 《爱尔克的灯光》 延河上的黄昏 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以延安桥儿沟和延河为背景,回忆往事,抒发感情。 淡淡的感伤的甜蜜而幸福的感情。 从那时我才开始真正懂得: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够创造生活。 关于作者 冯牧(1919~1995),文艺评论家。原名冯先植。北京人。青少年时代在北京读书,参加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开始后到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和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后留鲁艺工作。解放战争开始,任前线记者。解放战争后期至1957年,在昆明军区的文化部门任职。1957年底调北京中国作家协会工作,先后任《新观察》、《文艺报》、《中国作家》等刊物的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主要从事文艺评论工作。1995年9月5日卒于北京。评论文集有《繁花与草叶》、《激流小集》、《耕耘文集》、《新时期文学的主流》、《冯牧文学评论选》、《文学十年风雨路》以及散文集《滇云揽胜记》等。 冯牧文学奖 冯牧文学奖,系为纪念中国文学界的卓越组织者、文学评论家、散文家冯牧,完成其扶植新人、促进文学事业繁荣发展之遗愿而设。该文学奖以鼓励新人为主,每年评选一次,下设三个奖项:1.青年批评家奖;2.文学新人奖;3.军旅文学创作奖。冯牧文学奖首届评选2000年2月24日在北京揭晓,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而别开生面的颁奖仪式。这一天是冯牧同志的诞辰。 重点词语 暮色四合 蜿蜒 畅怀 无可比拟 切磋 苛责 休憩 ——休息 流连(流连忘返)——留恋 触动——拨动 充溢——充满 缩影——侧影 寻觅——寻找 食粮——粮食 句 式 不是清晨,也不是夜晚,而是黄昏。 无论是那时侯还是现在,我都觉得延河边黄昏的空气是最清新的,气氛是最和谐的……。 除了下雨天,几乎每一个黄昏,我都会和几个知交朋友和同学相约到延河岸边去作长时间的散步……。 延安的桥儿沟在延安是个有名的地方,然而却没有什么值得观赏的风景。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 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第五单元 书信类 《致萧军、萧红》 书信规范的写作格式 ——称呼、(问候语)、正文、结语、署名、日期、(附言)。 关于萧军 萧军原名刘鸿霖。又名刘吟飞、刘蔚林。笔名除萧军外,还有三郎、田军等。萧军于1907年出生于辽宁省义县下碾盘沟村(今属锦县)。 1934年6月中旬离开东北故乡,来到关内。在青岛,萧军、萧红一边编辑《青岛晨报》副刊,一边写作。萧军在这里写完了他的成名作《八月的乡村》。1935年7月,萧军自费“非法”出版了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立即轰动了文坛,奠定了萧军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于萧红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 1935年月12月,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在上海出版,在文坛上引起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也因此一举成名。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萧红又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 关于鲁迅与萧军、萧红 1934年的深秋时节,萧军和萧红乘上一艘日本轮船,离开青岛,驶往上海。此行的目的,就是前去拜会文坛大师鲁迅。在此之前,萧军曾怀着虔敬的心情,给鲁迅先生写过一封信,而鲁迅的及时复信,则使这两位“小人物”喜出望外。 11月30日,对于萧红、萧军来说无疑是一个盛大的喜庆之日,他们终于等到了与鲁迅相见的那一刻。根据约定的时间,两萧准时来到了内山书店。出入意料的是,鲁迅已在那里等候他们了。初次见面可以说是极其令人愉快的。鲁迅先生喜欢萧军、萧红的纯朴爽直,而萧军、萧红呢,他们完全被先生的人格魅力所征服,不由自主地倾倒在鲁迅面前。临了,先生又取出20元钱送到两萧面前,这使萧红、萧军激动万分。 出于对导师的热爱和关心,第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专业工具通达信软件操作详解教材 .pdf VIP
- 沉降观测方案.docx VIP
- 《土地管理法》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P12 更多的资料请参阅《2010学年上中CPS活动手册 上海中学.docx VIP
- 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课件.doc VIP
- 于志强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经验.docx VIP
- 2021届北京市海淀高三语文一模阅读部分讲评 课件(150张PPT).pptx
- 背负式风力灭火机的操作与使用 .ppt VIP
- 苏州七年级月考试卷及答案.doc VIP
- 山东科学技术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三年级第11课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校园公益劳动清洁美化校园我行动 教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