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必修3 第3课
儒学面临严峻挑战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诗人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盛行所做的一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队儒家思想产生怀疑,开始寄希望于宗教。于是,道教兴起,佛教盛行。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纷纷崇信佛教,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南朝梁武帝,就曾三次舍身入寺院,“与众为奴”,图谋政教合一。儒家思想因此面临严峻挑战。 【合作探究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影响 内容 相同点 认识论 世界 本原 不 同 点 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理在心外) 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理在心中) “格物致知” (通过外物求“理”) “发明本心”“致良知”“知行合一”(通过内心反省) ①都是儒学的新形式,继承了孔孟“仁”“礼”思想, 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②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 ①以三纲五常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②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源在人的意识,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神、意志等 。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影响 内容 实质 代表 共 同 点 修养论 (方法论) 哲学范畴 世界本原 不 同 点 心学 理学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理在心外 “心”是万物的本原,反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认为心即理,“心外无理”;理在心中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强调“格物致知” (通过外物求“理”) “发明本心”“致良知”“知行合一”(通过内心的反省) ①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 ②都是儒学的新形式 ③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维护封建统治 以儒家纲常伦纪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 ①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②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儒 学 →魏晋南北朝 严峻挑战 佛教是外来的宗教,它创自古代印度,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内地,魏晋时期盛行。佛教宣扬人生一切皆苦、现实世界一切皆空的苦空二谛学说,主张超脱尘世,出家修行,落发为僧。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道教在民间传播: 道教则是中国土地上自生的宗教,它正式创始于东汉末年,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 其思想渊源则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神仙方术思想,乃至上古时代的民间巫术等。道教追求长生不死成神仙。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道教传播,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材料1: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 材料2:宋代高僧智园曾经说:“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正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历史趋势? 三教合一 隋朝:“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吸收佛道的理论。 唐朝: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清) 丁云鹏 三教合一“聚仙庭” 课堂探究: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和以上知识思考宋明理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 ◇ 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冲击 儒学的统治地位。 ◇ 三教之间相互吸纳渗透,隋朝出现三教合一 的社会潮流。 ◇ 唐提出“三教并行”、复兴儒学。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理学”一词的概念: 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道、佛 儒(根本) (目的) 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用儒家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规范人的言行和遏制人的欲望,宋代以来的儒学家们从哲学的角度对汉唐以来儒家经典的义理和伦理道德规范进行新的解释和论证.这种论证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了佛教和道教思想中的有用部分.通过这种解释和论证,使儒家思想成为了哲学化、思辩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