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胶印
第三章 平版印刷机与印刷工艺 2.胶印的特点(有水) (1)利用油水不相混溶的规律 (2)利用液体和固体之间具有选择性吸收的规律 (3)网点成色 (4)间接印刷 (5)多色套印 (6)用水润版 ? 正确答案 B 第一节 平版印刷原理 一、油水不相溶的原理 二、选择性吸附的原理 三、间接印刷 四、胶印的水墨平衡 一、油水不相溶的原理 1.水的化学结构与表面张力 水分子结构不对称,电荷分布不均衡,极性很强。----水是极性分子,表面张力(20°C)7.2×10 –2 N/m。 特点 (1)极性分子表面张力大, γ大 分子间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2)极性分子之间有强的亲合力 ①分子间引力大 ②相似相溶(相似互溶) 极性物质叫亲水物质。 分子间引力 (1)取向力:极性分子靠近时,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按极性取向产生的引力。 (2)诱导力: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靠近,诱导出极性,产生的引力。 (3)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之间,电子和原子核运动,产生瞬时偶极,产生的引力。 2.油的化学结构与表面张力 油:有机液体的统称。 表面张力(20°C) (1.97~3.9)×10 –2N/m 油分子对称分布,是非极性分子 特点 (1)表面张力较小 分子间只有色散力 (2)分子之间有强的亲合力 ①相似互溶 ②存在吸引力 非极性物质叫疏水物质 3.油水几乎不相溶 (1)极性不同:水极性分子;油非极性分子。 (2)结构不同:水分子非对称结构;油分子对称结构。 (3)乳化:在挤压或搅拌条件下,可以少量互溶。 判断题 在胶印过程中,润版用水是一种非极性的液体,油是极性物质。 A 正确 B 不正确 正确答案 B 二、选择性吸附的原理 水墨通过对各自相亲合的金属表面具有选择性吸附 吸附的基本原理 (1)物理吸附:分子间引力 (2)化学吸附:化学键 印版的表面有一定的表面过剩自由能,可以吸附低表面张力的液体 判断题 胶印版的图文部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性能。 A 正确 B 不正确 正确答案 A 选择题 胶印过程中必须给印版——否则,胶印无法进行。 A 先着墨 B 先着润版液 C 同时着墨与润版液 正确答案 B 三、间接印刷 间接印刷是指印版上图文部分的油墨,经中间载体的传递,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印刷方式。平版印刷属于间接印刷 中间载体的橡皮滚筒。表面包裹橡皮布。 橡皮布亲油性较好,获得清晰的层次和完整的网点。 橡皮布具有高弹性,在印刷过程中承受一定的压力,利用本身的弹性,使图文传递达到完整的转移。 判断题 平版印刷是利用油/水互不相溶和选择性吸收等基本原理进行印刷的。 A 正确 B 不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 间接印刷的墨层转移率比直接印刷的墨层转移率高。 A 正确 B 不正确 正确答案 B 四、胶印的水墨平衡 1.油墨乳化 (1)乳状液 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放在一起搅拌或者振荡,其中一种液体变成微小的液滴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混合液体称为乳状液或乳化液。 液体变为乳状液的过程称为乳化。 乳状液中,把分散成液滴的相称为分散相。另一相称为连续相 选择题 由于油墨乳化严重,会使版面产生( )、干燥太慢、网点发糊等弊病。 A 浮脏 B 粘脏 C 墨辊脱墨 正确答案 A (2)乳化类型 分散相是油相,连续相是水相,称为水包油型乳状液,记作O/W。 分散相是水相,连续相是油相,称为油包水型乳状液,记作W/O。 润湿液以微细的液珠形式分散的油墨中,形成W/O型乳化油墨。 O/W型对胶印质量及生产危害极大,使印刷品发生水冲,墨辊脱墨,无法传递。 轻微W/O型乳化油墨是胶印油墨黏度略有下降,改善流动性,有利于油墨转移 判断题 传统胶印中,适当乳化后的油墨粘度略有所下降,有利于油墨转移。 A 正确 B 不正确 正确答案 A (3)胶印油墨乳化 着水辊与印版图文部分接触,两者之间既有润湿液,也有油墨,油墨的第一次乳化 着墨辊与印版空白部分接触,润湿液与油墨两相并存,油墨的第二次乳化。 着墨辊与印版图文部分接触,印版图文部分的墨膜上有润湿液微滴,也有前两次被乳化的油墨。油墨的第三次乳化。 着墨辊与其他墨辊接触,墨辊表面墨膜上有润湿液微滴,也有前面被乳化的油墨。油墨的第四次乳化。 容易与水混合的油墨,含水量过高,不适合胶印;难于与水混合的油墨,很难乳化,也不能用于胶印;与水混合难易程度适中的油墨,适宜胶印。 (4)油墨乳化的特点 ① 油墨乳化不可避免 在有水胶印中,润湿液和油墨同时存在,且不相混溶 印刷过程中,油墨和润湿液总是互相接触 油墨和润湿液存在四种滚压或挤压:着水辊与印版图文部分、着墨辊印版空白部分、着墨辊与印版图文部分、墨辊与墨辊之间 ② 油墨乳化不可缺少 胶印中,乳化后的油墨黏度略有下降,流动性改善,有利于油墨转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