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论是重气泄漏、还是中性或浮性气体泄漏,在建立气体在大气中的扩散模型时,一般做如下的理想化假设 ①瞬时泄漏假定瞬时完成,连续泄漏假定泄漏速 率恒定 ②气云在乎整、无障碍物的地面上空扩散 ③气云中不发生化学反应,地面对气云无吸收 ④风向为水平风向,风速和风向不随时间变化 4.1 瞬时扩散的盒子模型 (1)起始云团形状 盒子模型假定起始云团为高H0、半径R0的圆柱体。用于绝热扩散的半球状气团时,可化为等体积的圆柱体,高与半径比通常选1 重气云团盒子模型扩散示意图 4.2 连续扩散的平板模型 平板模型假定连续扩散的云羽截面呈矩形,中心线平行于风向,高为H,宽为2L;在泄漏源,初始矩形的高为H0,宽为2L0 对于液他的连续蒸发,取矩形半宽L0等于液他半径,矩形高度就取液池上方用于计算空气进入量的高度。对于喷射扩散,在喷射扩散结束点处,浓度为中心线10%的点形成一个圆,将圆截面折合为同面积的矩形作为扩散的初始矩形 重气云羽平板模型扩散示意图 连续泄漏是稳态过程,每一位置的密度和浓度不随时间变化。也可以假想一矩形薄片,从泄漏源开始沿风向运动,这样就完全可以采用前面处理瞬时泄漏圆柱体的方法处理矩形薄片,所有算法都是相同的,不同的仅仅是底面积、顶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 中等密度云扩散 当泄漏气体或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的密度接近空气密度时,重力下沉与浮力上升作用可以忽略,扩散主要是由空气的湍流决定。在假设均匀湍流场的条件下,有害物质在扩散截面的浓度分布呈高斯分布,所以称为高斯扩散。甚至在重气泄漏场合,考虑到重力作用影响时间较短,也可以直接采用高斯模型 有界点源扩散 实际扩散需要考虑地面的影响,一般把地面看做镜子,可以反射有害物质。有害物质的实际浓度为由真实源计算的浓度和由与真实源对称的虚源计算的浓度之和 如果泄漏口上空存在逆温层,还要考虑逆温层的影响 火灾事故后果分析热辐射破坏准则 热通量准则: 以热通量作为衡量目标是否被破坏的参数; 目标接受到的热通量大于或等于临界热通量,目标被破坏;否则,目标不被破坏。 适用范围为热通量作用的时间比目标达到热平衡所需要的时间长。 热通量是指单位面积发射或接收的热能,通常以q表示,单位是J/m2。 热辐射破坏准则 热强度准则: 以目标接收到的热强度作为目标是否被破坏的唯一参数; 目标接收到的热强度大于或等于临界热强度时,目标被破坏;否则,目标不被破坏。 适用范围为作用于目标的热通量持续时间非常短、以至于目标接收到的热量来不及散失掉。 热强度是指热通量除以热通量作用时间,通常用I表示,单位?。 热辐射破坏准则 热通量-热强度准则: 当热通量准则或热强度准则的适用条件均不具备时、应该使用热通量-热强度准则。 热通量-热强度准则认为,目标能否被破坏不能由热通量或热强度一个参数决定,而必须由它们的组合来决定。 如果以热通量q和热强度I分别作为纵坐标和横坐标,那么,目标破坏的临界状态对应q~I平面有一条临界曲线。 本书中未严格区分热通量 和热强度 热辐射破坏准则 烧伤等级 烧伤 程度 损伤深度 临床表现 创面愈合过程 一度 表皮层 红斑,轻度红肿、热、痛。感觉过敏,干燥无水泡。 3~5天痊愈,脱屑,无疤痕。 浅二度 真皮浅层 创面温度高,水泡形成,潮湿,水肿,剧痛,感觉过敏。 如无感染,10~14天痊愈,不留疤痕。 深二度 真皮深层 创面温度微低,湿润,水泡少,疼痛,白中透红,有小红斑点,水肿。 如无感染,3~4周痊愈,有轻度疤痕。 三度 全层皮肤,累及皮下组织或更深 创面皮革样,苍白或焦黄炭化,凹陷,感觉消失,无水泡,可见皮下静脉网。 3~4周后焦痂脱落,大范围烧伤需植皮,有疤痕。 热辐射破坏准则 辐射热强度(kW/m2) 人体暴露极限 35.0-37.5 1分钟100%致死;10秒钟1%致死 25.0 1分钟100%致死;10秒钟重伤 12.5-15.0 1分钟1%致死;10秒钟一度烧伤 9.5 8秒钟达到疼痛极限,20秒钟二度烧伤 4.0-4.5 20秒钟以上引起疼痛;可能烧伤;0%致死 1.5 长时间暴露无不适感 不同热辐射水平下人的的暴露极限 热辐射破坏准则 稳态火灾下不同热通量的伤害效应 临界热强度(kW/m2) 破坏类型 临界热强度(kW/m2) 破坏类型 37.5 过程装备破坏 5.0 暴露15s的痛阈值 25.0 木材引燃最小能量(无引火) 4.5 暴露20s的痛阈值,一度烧伤 16.0 暴露5s后人严重灼伤 2.0 PVC绝缘电缆破坏 12.5 木材引燃最小能量(有火) 1.75 暴露1min的痛阈值 6.4 暴露8s的痛阈值,20s后二度烧伤 1.6 长时间暴露无不适感 热辐射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