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考答题的点已标出).docVIP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考答题的点已标出).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考答题的点已标出)

(打★的可能有大题) 单元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知道古代中国农业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的主要耕作方式进步;了解铁农具的应用、牛耕的发展,了解都江堰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中国原始农业的创始人:神农氏“制耒耜,教民耕作” 2.早期农作物:北方(黄河流域):粟;南方(长江流域)稻 3.生产工具的改进与耕作方式的进步 ①原始社会:石、木、骨器;“刀耕火种” ②商周:金石并用,耒耜仍是主要工具;大规模简单协作 ③春秋战国:铁犁牛耕;个体的精耕细作,形成小农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农用动力方面的革命:牛耕的出现 ④汉代的发展:汉代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 ⑤曲辕犁(耕犁基本定型) ⑥灌溉工具:有翻车(三国、人力)、筒车(唐、水力)等 3、水利的兴修: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现在都江堰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郑国渠 4、土地制度: 商周时期:井田制。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春秋时期:(1)井田制崩溃:公田抛荒,私田私有    (2)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     (3)商鞅变法: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全面肯定 5、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其一: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其二: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 其三: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其四: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二)列举汉、唐丝织,商、春秋、汉冶金,唐、宋、明、清时期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丝织业: ①汉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中国被称为“丝国”(素纱禅衣图片) ②宋元:棉花迅速传播,黄道婆改进技术 ③明代:松江成为棉织中心,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2、冶金业 ①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 ②春秋时期:铁器时代的到来(春秋冶铁技术的进步:冶炼生铁技术、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炼钢技术。意义:促进了铁器的普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南北朝:灌钢法 ④燃料:汉代开始用煤,北宋用煤冶铁非常普遍,我国是最早用煤的国家;南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 3.陶瓷业 ①东汉:有成熟的青瓷. ②南北朝:制瓷从南方扩大到北方,制出白瓷 ③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杜甫“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的是越窑青瓷 ④宋代:景德镇“瓷都” ⑤元代:青花瓷和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⑥明:斗彩、五彩瓷 ⑦清代:粉彩、珐琅彩 4、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特点: ①官营、私营、农民个体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发展; ②官营: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明中后期不断萎缩,资金雄厚,不计成本,不投放市场。 ③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 ④手工业生产规模大、分工细; ⑤手工业经济是农耕经济的附属; ⑥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三)列举春秋战国、唐、宋、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我国古代市场与城市发展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商业的发展: 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长安、洛阳、扬州成为大都会;各国商人往来频繁;陆、海丝绸之路繁荣。 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起。 明清:商业城市兴起;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劳动力成为商品;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 2、城市与“市”的发展 (1)唐代长安:①布局整齐,“市”与“坊”界限分明 ②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③出现夜市, (2)宋代东京:①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②整齐划一的市坊制被打破,市、坊界限不复存在; ③市的启闭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夜市、晓市 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3、古代商业的特点:①商业不断发展,发展水平较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②推动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加强; ③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是农耕经济的附属。 (四)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了解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的情况,分析其缓慢发展的原因。 1、重农抑商政策(战国时期开始) (1)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评价: ①合理性:在农业社会,重农抑商政策是必要的,它在稳定小农经济、推动农业发展、确保国家赋役摊派、安定社会秩序、维护政权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②弊端: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统治阶级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进步。 2、“海禁”政策: ①含义:明清两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ok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