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人格心理学复习人格心理学.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习人格心理学复习人格心理学

人格的科学研究 一、人格的界定 陈仲庚(1986):人格是“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为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一定特色的身心组织”。 郑雪(200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黄希庭(2002):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 1、人格的整体性。 2、人格的稳定性。 3、人格的独特性。 4、人格的社会性。 三、我们的结论 1、人格并非一个单一的概念,它是一类概念的综合体。 2、人格是一种具有动力性的组织。 3、人格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 4、人格具有独特性。 四、人格心理学家的兴趣和面临的问题 兴趣 重视个体差异。 强调将人看作是“整合”的全体。 关注的重点是:稳定的特征。 (二)面临的问题 1、行为的目的 2、无意识机制 3、早期经验的重要性 4、人格信息的来源 5、个性与共性 6、人格的整合 五、心理学研究的程序 1、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 2、选择研究的对象 3、界定概念及其测试工具 4、选择研究的方法 5、解释结果并做出推论 六、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 源于精神病学领域。【法】沙可首先对癔病采用催眠,后被弗洛伊德发扬光大,构建精神分析疗法 。 1、定义:对单个人或单个群体进行深层考察。 2、适用对象: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 3、优点: (1)许多重要概念不易用实验检验(如无意识); (2)适合考察一些罕见的个案(如多重人格); (3)考察的对象在所考察的维度上与正常人没有本质差异时(如裂脑人); (4)适用于心理治疗过程。 4、缺点: (1)结论难以推广; (2)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3)缺乏客观性,研究者难免会做主观判断。 七、相关研究(correlational research) 主要运用测量和统计的方法。 起源于高尔顿对个体差异与遗传关系的研究。 斯皮尔曼发明因素分析法 无法揭示因果关系,且可能只是表面的相关。 相关研究依赖于测量,如果测量的结果无效或不可靠,相关分析毫无意义。 1、定义: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2、适用对象:特质理论和生物学流派。 3、优点: (1)易操作,省时间; (2)比较客观,生态效度高; (3)可以研究法律或伦理上无法操纵的变量间的关系; (4)对一些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关系的变量无需用实验考察。 4、缺点:相关研究无法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相关的两组变量有时很可能是一种共变关系。研究中涉及测量的信度和效度问题。 八、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research) 一直被当成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人格的实验研究源于冯特 1、定义:在控制条件下系统地操纵变量的变化,以考察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2、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3、实验设计: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以及混合设计 4、适用对象:行为主义与学习论、认知理论。 5、特点:可操作性、可验证性、可重复性。 6、缺点: (1)实验情境下人格研究的内容非常有限; (2)研究的推广性与生态效度问题; (3)不能把握众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人格因素; (4)难以彻底排除实验对象的主观认识和态度对实验过程的污染。 九、研究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方 法 优 势 不 足 临床研究 (1)避免实验室的人为性; (2)研究人-境关系的复杂性; (3)导向个体的深度研究。 (1)导致非系统观察; (2)促使对资料的主观解释 相关研究 (1)研究众多变量; (2)研究许多变量间的关系。 (1)建立的关系是联系性的而非因果性的; (2)导致自我报告的信度和效度问题。 实验研究 (1)操纵具体变量; (2)客观记录资料; (3)建立因果关系。 (1)有很多现象不能在实验室研究; (2)人为情境限制了结论的推广性。 十、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人格心理学的建立 两个来源: (1)心理测量运动――促使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从理论性的和定性的探索走向实验性的和定量化的研究 高尔顿 1883年发表著作《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标志着个体差异心理学及其心理测量运动的开始 卡特尔《心理测验和测量》 比纳1905年编制了第一个可用于智力测验的量表 (2)欧洲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奥地利医生魏斯麦――精神病心理病因观的前驱, “通磁术”也叫魏斯麦术实际上就是通过暗示和催眠 英国医生布雷德确立了“催眠术”的概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