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友德-专家说专业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友德-专家说专业资料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武友德教授 一、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建设背景 我院地处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四川省德阳市,这里拥有以中国二重、东方电气等国家大型企业为龙头,1000余家配套企业组成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50年来,学院与企业唇齿相依。为紧跟区域经济的建设发展,我院于1994年开始开设数控技术专业,是全国最早举办该专业的院校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使该专业先后成为国家教改试点专业、国家级精品专业、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国家示范性建设专业。 一、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建设背景 随着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产业的换代升级对数控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需求,专业建设必须尽快适应这种要求。 学院总结长期的办学经验,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总结分析当前高职机械类专业面临的主要突出问题,从根本上寻找专业建设的突破口。 一、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建设背景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办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该专业办学投入难度大,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先进教学设备不足、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差,仅靠政府或学院投入难以解决,单靠企业直接出人、出钱、出设备也存在着体制障碍。 ■学生基础知识不够系统、实践技能训练不够过硬,职业素质亟待提高。 ■学生再学习能力不强,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延伸培训机制不完善。 一、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建设背景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使毕业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再学习能力强;具备过硬的实践技能、持续发展能力足、职业素质高。 ■毕业生主要从事数控机床操作、编程、工艺实施及管理人员岗位。 二、创新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培养目标,总结长期的办学经验,与企业和高等职业教育专家一道研讨高职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和消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验,创新的形成了符合中国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即“1221”人才模式。 三、 数控技术专业 “1221”人才培养模式 数控技术专业 “1221”人才培养模式 引进企业建立“校中厂”数控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立“厂中校”校外实训基地、构建基于网络的交互式“三自主”学习平台等资源共享平台; 实施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条主线”系统培养; 全面推行“双证制” ; 建立一个数控专业毕业生延伸培训机制。 1. 建成“校中厂”、“厂中校”等资源共享平台 寻求校企合作双赢的利益共同点,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与行业、企业和地方,共建技术创新中心、 “校中厂”、 “厂中校”实训基地,引进设备5500万元,引进企业兼职教师56人。建立共建共享的管理机制,用开放和创新来破解高职数控专业的办学难题。 建“校中厂” 与东汽等共建校内数控实训基地,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拥有五轴加工中心等价值7000万元的生产设备。 东汽“工模具研究所”和工具分厂一个车间,3500万元的数控设备、42名技术人员和一批科研项目进入该基地。 该基地承担了从简单轴、套到复杂叶片等20余种零件的生产,数控等6个专业的实训,每周4个班的实训教学。仅2008年,加工产值达4120万元。从而形成了“校中厂”模式。 建“厂中校” 德阳重装企业拥有大批高精尖数控设备,这些设备的操作人员短缺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而这些人才必须在重装这个环境下才能培养。 为此,利用企业大型先进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生产现场进行主要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实施“与生产现场零距离”的人才培养,形成了“厂中校”模式。 “校中厂”、“厂中校”既是实践教学基地又是生产车间,实现了校企真正的双赢。 建立评价与调控机制 为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建立了评价与调控机制。通过数控专业学习平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评价,了解自己的不足,专业教研室在学生毕业前,及时补充相关教学内容,实现质量监控的“小循环”。 建立评价与调控机制 为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建立了评价与调控机制。通过定期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和质量分析,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3.全面推行“双证制” 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用社会的标准来考核学生,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将企业岗位技能的要求贯穿到实践教学中。 将劳动部门的考工定级与实习考核相结合,全面推行了“双证制”。学生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技能等级证书。 4.建立毕业生延伸培训机制 随着行业企业技术进步,高职毕业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也有技能提升的需要。 为弥补企业内部培训的不足,学院与企业一起制定高技能人才延伸培训规划。 通过自主学习平台、“回炉” 培训、远程学习指导等方式,实施毕业生和企业员工的延伸培训。 延伸培训 针对核电、风电等产业发展需要,学院与二重、东电、东汽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