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借助阅读教学 培养语感能力.doc
借助阅读教学 培养语感能力
【摘要】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基础,一个人语感能力的强弱,往往反映了他的语文水平的高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积累和语感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在总目标中要求学生 “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语感能力 培养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63-01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基础,一个人语感能力的强弱,往往反映了他的语文水平的高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积累和语感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在总目标中要求学生 “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吕叔湘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能力呢?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尝试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姑且在此抛砖引玉。
1 诵读品味,敏化语感
诵读,指朗读和背诵。一段时间内,阅读教学讲风盛行,从字词句篇讲到文章结构,写作特点,事无巨细,不留盲点,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学生自读体验,忽视了语感的培养,这违背了我们母语的特点和学习规律。因此,必须还课堂琅琅书声,把力气花在朗读和背诵上。
朗读是培养语感重要途径。朗读通过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中艺术形象,体现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引起感情共鸣。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又一重要环节。朱光潜曾说:“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含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把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里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
2 揣摩词句,比较感悟
2.1 揣摩比较词语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培养语感精确性的有效手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那些具有一定表现力的词语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觉。可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的语感因素强的句段,让学生进行增删改换,比较揣摩,仔细领会语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2.2 揣摩研读句子
语文课本中常常有一些蕴含深义的句子,这些句子语言容量大,耐咀嚼。对于这样的语句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思考,领会句子的深层含义。如鲁迅先生的《故乡》结尾“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思考,深化了小说主题,给人深刻的哲理启示。它告诉我们“只有美好的愿望而不去探索实践,希望必然落空,等于没有;虽然实现希望困难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实践,就有实现的可能”。作者以路作比,形象地说明了开辟新生活就像开辟道路一样,要披荆斩棘,从斗争中获得。抓住蕴含深义的语段进行分析,挖掘句子的内涵,对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3 启发想象,意会言语
语感教学需要大量形象思维的参与,必须借助想象和联想来实现。联想和想象是语感腾飞的翅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作者提供的语言符号,调动已有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经验,借助一些形象的插图,声音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产生形象的感知,领略文字背后的美,感受文学作品美好的意境。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奇特,气象博大,通过想象,一幅景象开阔、气势雄伟的塞外风光图便在学生脑海中展现。苏轼的“露为风味月为香”,用“露”“月”来形容莲子的风味和香气,营造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韵味,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只有借助想象,才能体会到作者所尝链子的味道,体会到充盈诗歌的回归自然的乡野气息。
4 联系生活,体验感受
联系生活培养语言的感受能力,是古代学人总结的一条重要经验。陆游曾说“功夫在诗外”。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切断了语言文字和学生的密切联系,即使十分优秀的作品也难以感受到其意义和情味。叶圣陶讲得好:“如果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有些词语,年龄不同的人理解不同,就是因为渗入的生活体验不同。许多词语,对它的理解,主要是靠经验的积累,不是靠字典的解释。
5 广泛阅读,奠定基础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汇集人类文明的宝库,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阅读会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语文课程标准》也对中学生提出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在阅读教学中,可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现行教材阅读量的不足。如教学泰格特的《窗》后,我推荐学生阅读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和《最后一片藤叶》;教学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后,我引导学生阅读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