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育观念与德育行为的追问.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德育观念与德育行为的追问.doc

关于德育观念与德育行为的追问   当我们理性审视基础教育的现状时,可以清晰看到,传统教育确实存在严重不足:过分重视基础知识和学习技能,而学生的情感、社会性、生活与学习态度、人生信念与价值观、创造性等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良好的教育。   今天的校园生活,不仅仅是学业负担重的问题,更普遍存在着德育的价值扭曲、德育的内容与方式陈旧、有些德育工作者的身份背离了教师的本义,常态性的德育工作方式离教师的基本资质――爱心、耐心已越来越远,学生在沉重学业负担的基础上又叠加了精神与心灵严重压抑的负担,这样的学生生活是不幸的。从德育的范畴来讲,以下几个问题急需引起我们的关注。   追问一:德育的基础性目标是“激扬生命”还是“控制生命?   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具有普遍性的“传统德育”已偏离了教育的“教化”之本,传统德育始终把德育的基础性价值定位在“管理”,甚至定位为建立某种校本性的“秩序”和“规范”,我们常可见某些学校津津乐道于基于强制性的规范和“军事化”的操练而形成的所谓德育特色。由于这种功能性的定位错误,传统德育始终把学生视为管理意义上的“对象”,而非教育的主体,渐渐形成了一种“硬塑”的教育模式,即教育工作者根据自己预设的理想目标要求每个孩子都同时达到统一的标准。   传统德育工作者手中有三种“利器”始终不肯放下:一是“放大镜”,他们喜欢用放大镜观察与记录孩子们前天、昨天的错误与缺点;二是“显微镜”,他们已习惯于用显微镜分析和“监视”尚在发展中的学生的表现;三是统一的“标尺”,他们习惯于制定种种量化的、简单易行的考核标准,用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扣分等最简单的操作方式来达到某种形式上的秩序和成果。这种简单化、易操作的德育行为,正在把个性完全不同的孩子训练成同一种“标准件”。   这种德育的确有其显著的效果,即校本性种种“秩序”的建立和校园秩序的稳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高度统一性。但这种德育的弊端也是显然的。首先,它在本质上追求的是压抑的控制,而非人的素质发展。因而在教育的具体实践上表现为简单化、一刀切,这种德育在管理上具有极高的效率,但它缺乏真实的内化功能。其次,它在师生关系上导致了德育工作者和学生几乎成为“矛和盾”的关系,师生之间很难有一种真实的沟通和相伴成长的幸福感。它的根源是德育成为了工具性的管理机制,而非教育的核心。   当我们看到有些班主任总怀有“管理上稍有松懈,孩子们就会‘出事”’的心理时,当我们看到某些德育工作者总是“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学生时,当我们看到学生越来越“老成”时,当我们看到很多学校的德育方式变得越来越简单时,我们怎能不感到阵阵揪心?教育真这么简单吗?   许多学校过多地强调了制度、考核,这是纪律的力量。它强调的是建立一种秩序和规范,这是学校常规管理的基础,没有这样的基本秩序和规范,就不可能有学校的有序与和谐,更不要说学校质量与特色。   但任何管理者都应该知道,虽然纪律在任何时刻都是必需的、重要的,但对成长中的学生的行为纪律要求应该是有度的,绝不能像知识累积一样永无止境,甚至还达到苛刻的地步。而且,我们必须认识到,行为可以用纪律强制,但远不及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留住学生的心”来得高明。我们应该认识到,成功的教育关键在于着力升华学生的梦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学生学习的优良习惯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   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建筑物建立起来以后,你看不到它的柱子、横梁和钢筋,但是缺少了它们,建筑物将倒塌。在家庭生活中、在学校生活中、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的思维方式、优良习惯、人生价值追求等核心素质才是学生一生发展的柱子、横梁和钢筋。   面对成长中的学生,我们是否该追问自己:教育究竟是什么?我们触摸到了教育的灵魂了吗?   我认为,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独立的、鲜活的生命体,教育的最终价值应该是提升、发展每个生命体的素质。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应该是一种人格的引导、指导、培训,它追求的绝不能是鉴别、分类、考核,而应该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通过生活化的环境熏陶,通过教育工作者“诲人不倦”的帮助,激发每个学生对生命的珍惜、对生命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校园是人群高度集聚的地方(而且是年轻人高度集聚),应该最具有人气,最具有生命的活力。下课时,学生活动课时间,校园内应该有走动,有各种忙碌,有年轻人的热情甚至激情,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忙碌和热情、激情,所以一块土地才称之为学校、校园。”一旦丢弃这些成为管理工具,教育就变成了评估,变成了控制,学校就必然缺失“蓝天白云”般的飘逸诗意。   学校的教育机制本应着眼于人的发展,并在教育力量的引导下,形成丰富多彩、充满生命活力和情趣的学习过程和校园生活,但不少学校津津乐道的“量化管理”把复杂的学校管理简约化为“见分不见人”的表层行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